文艺复兴时代(欧洲风化史)

文艺复兴时代(欧洲风化史)
作者: (德)爱德华·傅克斯|译者:移然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文艺复兴时代(欧洲风化史)
ISBN: 978722410802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古至今,人们都认为一夫一妻制是个人对性爱 的要求所产生的结 果。但这其实是一个谬误。不管是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还是它所取 得的效果,都和个人性爱没有丝毫瓜葛。如果非要在 二者之间找出联系, 那么个人性爱也许可以被认为是一夫一妻制的理想境 界,而并非它的产 物。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个阶级内,也许这种理想境界 会实现。产生一夫一 妻制需求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因素和需要。路易斯· 摩尔根在关于家庭演 变的研究之中明确表示:当大量的财富集中在某个男 人的手中时,他会 希望将这些财富传给自己的孩子,为了撇清其他人的 后代,一夫一妻制 也就应运而生了。由此需求出发,女人在生育的时候 必须保证这是丈夫 的后代。 最早的一夫一妻制出现在希腊,而希腊人之所以 公开承认一夫一妻 制,有其特定的目的。但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执行一夫一妻制并 不是男人和女人对社会的妥协,更不是所谓的婚姻最 高形式,它只是“宣 告着史前人类中绝不存在的两性对立”。关于这一点 ,在下文之中会有详 细的阐述。 一夫一妻制这种性关系形式有其内在的逻辑,它 的基础和目的不外如 是:一个男人在性方面的接触对象仅限于一个女人, 并且这种接触应该建 立在婚姻的基础上,一个女人也应该如此。这种要求 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因此也被许多人接受。 法律在一夫一妻制上虽然确立了如此明确的要求 ,但它却似乎只对女 人严格地执行,对于男人来说这种要求并无实质意义 。 这真是令人诧异的双重标准,虽然在表面上它非 常明显,事实上也没 有隐藏什么激烈的矛盾,而是被认为“理所当然”。 当一夫一妻制并不是 源于个人性爱的需求,而是建立在人们 达成的契约基础上,它可以成为家庭形 式,但它的基础便不再是自然的需求, 而是经济条件。而且从古到今,这种经 济条件都体现在男人的经济利益上。 这也导致一方必然会奴役另一方的结 果——以男人为主的婚姻自然会对女性 形成压迫。 正是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女人才被 要求实行一夫制,以便得到合法的继承 人。但男人却在规则之外得到了或隐蔽 或公开的多妻权利。作为婚姻之中的统 治者,男人让女人承受着剥削和压迫。 而当男人成为唯一的立法者,他就会利 用这权利为自己的利益寻找到有利的依 据。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在意女人的贞 洁,他们不断宣扬着不贞的罪恶,但是 对于自己的欲望,他们却网开一面。这 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必然因素,自然也被 认为是理所当然,而矛盾在不断积累的 过程中也会产生出无法控制的变故,那 就是被强暴的自然的报复。这种报复体 现在文化发展必不可少又无法分割的两 个现象中——通奸和卖淫。 当一个奴隶被征服并奴役之后,他 会以相同的手段来报复奴役他的人。整 个世界都在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法律 ,以国家、教会、学 校等途径,向女人不断发出警示:除了你的丈夫之外 ,不能和任何一个男 人有性接触,更不能让任何一个男人碰触到你的肉体 。因此,往往女人对 这一规则的报复便是违背它的教诲,和别的男人同床 ,让别的男人碰触自 己的身体。于是男人的道德便成了父子血缘关系的唯 一证据,虽然奸情一 旦败露,女人会遭受到巨大的社会压力,会受到严厉 甚至野蛮的惩罚,但 女人们似乎义无反顾。 对规则的报复欲望很难被熄灭,因为当婚姻是由 契约来构建的时候, 它已经违背了人类的自然本性。作为婚姻之外的性形 式,任何的法律都无 法杜绝卖淫现象,最野蛮、严厉的惩罚都无法让妓女 在社会中消失哪怕一 天。当社会环境恶化的时候,娼妓们会暗地里进行工 作,虽然她们将自己 隐藏起来,但那些兴趣盎然的家伙还是可以找到她们 。而这一社会顽疾一 直无法被治愈,也是因其有这样的逻辑存在。 私有制的建立着眼于商业经济,它让社会中的一 切都变成商品,让一 切事物都被标注上货币价值。当爱情也成为和服装一 样的商品时,婚姻自 然也就变成了商业买卖。卖淫现象的出现与一夫一妻 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 系,有一些玩世不恭的人将卖淫说成零售买卖,将婚 姻讲成是批发买卖。 那些拥护一夫一妻制的人 极力批判卖淫,可是他们 却又无法摆脱它的阴影, 不断被娼妓尾随。如果一 夫一妻制的目的只是为了 得到合法的继承人,那么 娼妓的存在就是婚姻的避 雷针。 不管怎么转变角度, 也不管接受这个事实多么 令人作呕,通奸和卖淫这 种社会现象都实实在在 地存在着。与他人通奸 的妻子,被戴上绿帽子的 丈夫,以及迎来送往的妓 女,都是这个社会“理所当然”而又亘古不变的典型 存在。 阐明这样的观点,也许会招来很多人的反感。有 人认为:过去一直都 是这样,而将来也始终会如此,这是人的劣根性作祟 ,是人类的罪恶。这 样的观点并不是我所臆造,而是社会之中非常盛行的 论点,不管到哪儿都 会有人提出这个论调。 这样不切实际的议论并无任何实际意义,我们所 讨论的状况是否会永 久流传,这并不是重点。无论如何,它只是一个答案 所引申出来的结果。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过去,一直都是如此吗?只有 找到这个问题的答 案,才能继续论证第二个问题。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过去,确实一直如此!但 通过仔细地观察比 较,你会发现其中存在令人惊叹的差别,那些看似亘 古不变的东西,其实 一直都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差异并不涉及公认的风化 ,而是当一夫一妻制 的性道德基本规则发生偏离后,大量各具特点、形色 各异的现象涌现出 来,在每个时代都形成典型的、特色分明的时代风貌 。 各时代的特色正是体例严谨的风化史的出发点, 所以我们要观察各 时代性道德的典型事例,来证明我们的论点。这些事 例包括夫妻之间互 相的忠贞、婚前的贞洁、卖淫和社会体统的主要概念 以及对这些事物的 不同评价。 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