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80
折扣购买: 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精)
ISBN: 9787559813459
《吾国与吾民》 所谓“国民性”问题是中国现代性的中心话题 之一。鲁迅的国民性批判论述,特别是其创造的“ 阿Q”形象,一直都是国内中学教材课题。其实这个 问题并不是由中国知识分子首创的。自从西方人开 始接触中国,从十七世纪的法国汉学家杜赫德到十 九、二十世纪的美国传教士明恩溥,都发表过有关 “中国国民性”的论述。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 面批评,其灵感正出自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一 书的有关论述。鲁迅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要中国人 翻译、阅读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当然, 有关中国国民性的论述还有其他声音,比如辜鸿铭 的英文专著《中国人的精神》,其实就是对汉学界 的有关论述,尤其是明恩溥一书的回应。对于这些 文本及其争论,林语堂当然明了,而《吾国与吾民 》以其独特的视角与风格介入了这一话语传统。 《吾国与吾民》写作和出版的直接诱因是赛珍 珠小说《大地》的成功,也可以看成其姊妹篇。《 大地》在美国读者看来是一部“族裔”小说,其成 功在于描绘了中国人生活的典型。但也受到江亢虎 等批评家的质疑,指责它并没有反映中国人生活及 文化的精髓。《吾国与吾民》就是要讲中国文化和 生活的精髓,论述全面又精致,笔调生动而有趣, 西方读者读来倍感亲切。对赛珍珠的另一种批评, 是说她毕竟是个美国传教士,这一身份属性使她无 法描绘出中国的真相。有意思的是,《吾国与吾民 》开卷(包括赛珍珠写的“引言”、林语堂“作者 序”和“前言”)便探究这一问题:谁有资格为世 界阐释“中国”—这个“伟大的神秘‘存 在’(Dasein)”?在西方,历来都是由所谓“中 国通”来传播有关中国的知识和信息,这些“中国 通”可能是传教士、传教士的子女、踏足“远东” 的探险家,或是英文报刊的记者。通常他们不会中 文,生活在自己的洋人社交圈,靠他们的中国厨师 或仆人获取有关中国和中国人的知识,然后以他们 自己的习俗和价值观来评判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西 方读者由此获得的某种中国形象,当然偏颇。但中 国人自己就一定是本国问题及形象的最佳阐释者吗 ?未必。中国人自己往往身在庐山,难见其真面目 。林语堂在“作者序”里特别声明自己不是那些“ 超级爱国者”,“他们的爱国主义不是我的爱国主 义”,这本书也不是为他们写的;他不以自己国家 为耻,不怕指出中国面临的缺陷和不足,因为“中 国的胸怀要比那些超级爱国者的大,并不需要他们 刻意漂白”。那到底应该由谁来向世界阐释“中国 ”呢?林语堂并没有明言,而是由赛珍珠在其“引 言”中点破。赛珍珠解释说,西方读者早就渴望能 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自己的作品中了解到真实的中 国。问题是,中国一二十年来被推进“现代”,虽 然绝大多数人还是文盲,按照一贯的传统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