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之家前夜(精)/智量译文选

贵族之家前夜(精)/智量译文选
作者: (俄罗斯)屠格涅夫|译者:智量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贵族之家前夜(精)/智量译文选
ISBN: 9787567543966

作者简介

智量,全名王智量,笔名智量。著名翻译家、学者。生于1928年6月,江苏省江宁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文学系,留校任教。1954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河北和甘肃农村,二十年历尽困厄。1978年被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为中文系教授,1993年退休。历任上海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个译本的译者,翻译了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多种文学名著,深受读者欢迎。他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被著名学者贾植芳誉为“大大超过了教授小说通常的闲适飘逸的境界”,“能够再现生活的原始面貌,既挖出了垂涎血与肉,又达到了超越现实的一种哲理性思考的深刻境界”。

内容简介

一 一个晴朗的春日,将近黄昏,几片玫瑰色的小云 朵高悬在清澈的天空,看似没有飘移,却渐渐消失于 蓝天的深处。 在省城O市靠近郊外的一条街道上,一幢漂亮住 宅敞开的窗前(这是1842年的事)坐着两位妇人:一 位五十岁左右,另一位已经是个老太太,大约有七十 来岁。 第一位名叫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卡里金娜 。她丈夫原是一个省检察官,当时是个有名的能干人 ,为人机敏、果断、易怒而固执,十年前过世了。他 受过良好的教育,上过大学,可是,由于出身低微, 年轻时便知道必须为自己开拓前程和积攒钱财。玛丽 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嫁给他是出于爱情:他长相不难 看,人也聪明;而且,只要他愿意,还会表现得非常 之讨人喜欢。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娘家姓别斯 托夫)幼时没有了爹娘,在莫斯科住过几年,在贵族 女子中学读书,从那里回来以后,住在离O市五十里 远的自家田庄波克罗夫斯科耶村里,跟姑妈和哥哥住 在一起。这个哥哥不久后迁到彼得堡去当差,妹妹和 姑妈由他养着,直到他突然身亡,中断了前程为止, 他待她们都很不好。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继承了 波克罗夫斯科耶,不过没在那儿住多久;卡里金几天 工夫便征服了她的心,跟他结婚以后,他们拿波克罗 夫斯科耶去换了另一处收益大得多的田庄,但是地方 不漂亮,也没有住宅和花园,同时卡里金又在O市搞 到一幢房子,于是就和妻子在那儿长住下来。这房子 有一座很大的花园,一边朝着市郊的田野。卡里金是 个不喜欢过乡村寂静生活的人,他便决定说:“这么 着,也就没必要往乡下跑了。”玛丽娅·德密特里耶 芙娜不止一次地在心底里惋惜,舍不得她美好的波克 罗夫斯科耶,那欢乐的小溪流、宽阔的草场和绿油油 的丛林;可是她从来也不会顶撞丈夫,一向敬佩他的 智慧和阅历。而在十五年婚姻生活之后,当他留下一 儿两女死去时,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已经对自己 这幢房屋和城市生活完全习惯,不想离开O市了。 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年轻时曾有过金发美人 的名声;虽然年届五十,依然楚楚动人,只是略显色 衰,也稍嫌臃肿一些。她这人与其说是心好,不如说 多情善感,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一些贵族女学生的气 派;她自己娇惯自己,动不动就生气,若是生活上一 些小小的习惯遭到破坏,甚至还要哭上几声;不过, 当事事遂心,又没人跟她顶嘴的时候,她也是非常亲 切可爱的。她的家庭在这座城市里可算是最为舒适的 一个。家业也很丰厚,主要不是继承而来,而是她丈 夫挣来的。两个女儿跟她住一起;儿子在彼得堡一所 最好的公立学校里读书。 跟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一块儿坐在窗下的老 太太,正是她那位姑妈,她父亲的妹妹,曾几何时, 她跟她一起在波克罗夫斯科耶度过了那许多寂寞的年 月。她名叫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别斯托娃。人家 都说她古怪,一副倔脾气,对谁都当面说实话,家境 再拮据,待人接物也都像拥有万贯钱财似的。她受不 了已故的卡里金,侄女儿一嫁给他,她便远远躲开, 回到自己的小村庄里,在一家农户的一间没有烟囱的 茅屋里过了整整十年。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有些 儿怕她。这位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虽然年事已高, 仍是满头乌发;她眼睛灵活,身材矮小,鼻子高高的 ,走起路来步履矫健,腰板挺得笔直,说起话来又快 又清楚,声音尖细响亮。她老是戴一顶白颜色的包住 头发的小帽子,穿件白色短上衣。(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