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法律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
ISBN: 9787511827999
陈夏红 男,1981年生于甘肃岷县。近年专注于近现代法律人物研究,著有《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政法往事:您可能不能知道的人与事》等作品,并与本书传主江平教授合作完成其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及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破产法方向博士研究生。
卖书避祸 “文革”开始后,风云突变,一切都急转直下,包括江平的命运。 “文革”初期,北京政法学院的“造反派”分为两个阵营:政法兵团 与政法公社。政法公社以学生为主,部分较“左”的教职工参加,在力 量方面处于优势地位。政法兵团是从政法公社分离出来的一支力量, 以教职工为主,势单力薄。 对江平来说,两派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作为“摘帽右 派”,江平并没有资格参加“革命”,在“文革”中只能“靠边站”,或 者充 当陪斗的角色。 但从江平追求进步的角度来说,又迫不及待甚至巴望能够投身于 “革命”的洪流。尽管现在看来,当时的“革命”全是负面的色彩,但在 当时来说,“革命”是最好的意识形态,也是最好的护身符。 最终,江平参加了一个属于政法兵团的战斗队。这在北京政法学 院的“文革”历史中,绝对是破天荒的,因为参加一个居于少数地位的 战斗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江平的主要任务是为他所在的战斗队写 大字报。今天学界内外俱以得到江平的“墨宝”为荣,殊不知,江平在 口述自传中依然幽默地自嘲:“我这毛笔字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写 大字报练出来的。” 正因为身份上的瑕疵,江平的“革命鸿运”难以持久。1968年前 后,两派斗争很激烈的时候,对方首先便从政法兵团构成人员的成分 上找突破口。很快,政法公社的人便以江平的成分问题,发动对政法 兵团的政治攻势。攻势一来,“摘帽右派”江平便被政法兵团抛出来, 接受对方的隔离、审查和批斗。最后,江平便被清理出革命的队伍。 这是江平在“文革”期间唯一一次蹲“牛棚”的经历。 此后,像江平这样的“政治贱民”已经很难再进入“革命”阵营,而 江平本人对所谓的“大革命”,亦已心灰意冷,除了帮助他所在的战斗 队写写大字报之外,便半主动、半被动地在“诗书丛里觅快活”了。 …… P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