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陷阱

幸福的陷阱
作者: (澳)路斯·哈里斯|译者:邓竹箐//祝卓宏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幸福的陷阱
ISBN: 97871116053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迷思之一:幸福是人 之常态 我们的社会文化通常 会坚持认为人们理所当然 应该过着幸福的生活。本 书引言部分的统计数据已 经清晰表明这种看法与事 实不符。在成年人中,约 有1/10的人会有自杀考虑 ,1/5的人会饱受抑郁之 苦。数据表明,每个人在 一生中某一阶段罹患上精 神障碍的概率平均高达 30%!真是触目惊心! 如果再加上所有不能 归类为精神障碍的心理困 扰所引发的各种痛苦,孤 独、离异、性无能、工作 压力、中年危机、人际关 系紧张、家庭暴力、缺乏 社会支持、遭受欺凌、族 群偏见、低自尊、慢性愤 怒,以及生活缺乏目标和 意义等,我们就会更加清 晰地发现:其实幸福并非 常态,不幸倒是更为司空 见惯。可是,更加不幸的 是,绝大多数人都坚信: 除自己之外,所有人都幸 福无比!显然,这种想法 只会雪上加霜。 迷思之二:不幸福就 是缺陷 按照迷思之一“幸福是 人之常态”进行推理,西 方社会普遍认为“不幸福 就是缺陷”,即人类的精 神痛苦并不正常,是一种 弱点或病态,是心理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出错或缺损 的结果,这正是迷思之二 。照此逻辑,当我们在生 活中不可避免地体验到痛 苦想法和情绪时,就会自 动启动自我批判,认为自 己虚弱不堪或愚不可及。 大众健康专家也时刻准备 给人们贴上诸如“抑郁症” 之类的标签,这无疑会令 人更加坚信自己是处于病 态或有缺陷的。 本书所讨论的接纳承 诺疗法是建立在一种截然 不同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ACT认为,健康人类的正 常思维过程也会自然导致 心理痛苦。我们生而完美 ——大脑只不过是在尽职 尽责而已,这是进化的产 物。值得庆幸的是,ACT 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好地适 应现实,令生活发生显著 且积极的转变。 迷思之三:为了生活 更美好,必须祛除消极情 绪 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样 一个“感觉良好”的社会中 ,社会文化很彻底地强制 人们去追求幸福。浸淫在 这个氛围中,我们通常被 要求去做的就是对抗和祛 除消极情绪,然后以积极 情绪取而代之。这个逻辑 听起来真美好,貌似也有 作用。毕竟,又有谁愿意 沉浸在糟糕的感觉中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 要我们是在做生命中真正 重视的那些事,自然就会 带来五味杂陈之感,喜悦 和不快总是结伴而来。例 如,在一段长期的亲密关 系中,我们会经常体验到 爱和快乐的美妙感觉,但 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失望 和沮丧,人世间没有完美 伴侣,彼此间的冲突早晚 会显露。 同理,生活中发生的 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概莫 能外。在令人感到兴奋和 热情的同时,也会带来压 力、恐惧和焦虑。如果我 们完全认同迷思之三,即 “为了生活更美好,必须 祛除消极情绪”,那将会 惹来无限的麻烦。因为, 如果我们对不快情绪的经 常造访毫无准备,就不太 可能真正去创造一种更美 好和有意义的生活。值得 庆幸的是,在本书的第二 部分,我们会一起学习一 种全新模式,来应对和处 理痛苦情绪,从而极大减 少它们造成的困扰。 迷思之四:我们应该 能够控制想法和情绪 “我们应该能够控制想 法和情绪”,这是关于幸 福的最后一个迷思。事实 真相如何呢?人类对于自 身想法和情绪能够加以控 制的程度远远不如我们所 期望的那么高。这倒不是 说我们完全无能为力,而 是说真正能做到的远比各 路“专家”所建议的要少得 多。但与此同时,与面对 自身的想法和情绪不同, 我们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 上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的 控制。正是通过行动,能 够真正去创造出丰富、充 实和有意义的生活。(这 也是为什么将接纳承诺疗 法的缩写读成ACT这个单 词,而不是读成A、C、T 三个字母。) 我们会发现,书店里 浩如烟海的心理自助书籍 中有很大一部分认同迷思 之四,并因此提供各种方 法和技巧来试图祛除消极 想法,并以积极想法取而 代之。或是,鼓励读者反 复以自我肯定宣言来给自 己打气,比如宣称“发生 在我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 为了我最大的福祉”“我很 强大、能干和无所不能, 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等 等。抑或鼓励读者“心想 事成”,尽可能生动想象 所渴望的生活图景,想象 正在过着梦想中的美妙生 活,等等。以上这些方法 的基本思路是:我们要持 续挑战和祛除头脑中的消 极想法和意象,然后让头 脑盛满积极想法和美好愿 景,这样就可以找到幸福 !假如生活真那么简单就 太好了! 我猜,或许很多读者 已经无数次尝试过积极思 考,无奈那些消极想法终 会卷土重来。正如引言中 提到的,人类大脑经过几 十万年的进化才形成现在 的运作模式,又岂是通过 一些自我激励的宣言口号 就能真正改变?并不是说 那些自助技巧百无一用, 它们的确可以在短期内让 人感觉良好,但就长期而 言,却无法真正祛除令人 痛苦的消极想法。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