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新时代(银行的反击)

金融科技新时代(银行的反击)
作者: (法)伊夫·埃奥内//埃尔维·芒斯龙|译者:陈丽华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4.40
折扣购买: 金融科技新时代(银行的反击)
ISBN: 9787521706208

作者简介

伊夫·埃奥内。 TagPay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负责TagPay的运营、研发和**销售。TagPay是一家与银行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在银行向新的数字世界转型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服务。埃奥内认为,电信公司、新生代银行和GAFA等新进入者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挑战,这意味着它们需要适应并重新审视自己在银行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埃奥内同时也是作者兼主旨演讲家,在欧洲、非洲、美洲以及亚洲旅行,讲述数字银行系统如何重塑银行。 埃尔维·芒斯龙。 在做了18个月的软件开发工作后,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公司VOX,为电信空间开发PC卡。他在2005年认识了埃奥内,并对他的项目感到着迷。移动支付和新技术将颠覆银行业的生态系统,这就是他与埃奥内共同创建TagPay的原因。

内容简介

GAFA、BATX、电信运营商带来“幽灵般”的威胁 GAFA、GAFAM 和 GAFIM 这个标题听起来就像一首为了背拉丁语的性、数、格变化而唱的天真烂漫的儿歌,但实际上比这*令人担心。谷歌、苹果、脸书和***,当然,如有必要还可以加上微软(成为GAFAM),或者IBM(成为GAFIM):这些科技巨头必然会顺应历史潮流,开始觊觎银行金融的“大蛋糕”。当然,它们也有胃口和能力去争抢其中*诱人的一块。 之所以说它们顺应历史潮流,是因为它们都手持利器。就算那些内部数据不属于它们,它们至少也拥有掌控权。它们比任何人都*了解消费者,消费者的数据基本上都被它们牢牢攥在手中。它们凭借自身的科技优势,率先发展人工智能,实现程序的自动化。而且,它们凭借雄厚的财力,不仅能够保持**,还能持续拉大差距。它们具备创造力,并拥有快速抢占市场所必需的“边测试边学习”的文化。看看谷歌:1995 年,互联网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它只是单纯的搜索引擎,如今却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出现在我们的口袋里(80% 的新智能手机都搭载了谷歌开发的安卓*作系统)、家中(智能家居设备 Goo**e Home)、视线中[YouTube(视频网站,于 2006 年被谷歌收购)] 。看看苹果:1995 年,它在垂死边缘挣扎,后来却成为**盘中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 它们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消费,之后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如何管理我们的钱包。它们关于整合生态系统的观念(当然,各有各的方式)会让银行从业人员直冒冷汗,比如采取降价策略,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以*好地招揽客户。对这些本身就有垄 断倾向的参与者而言,这种做法**符合它们的逻辑。 但到目前为止,一切还好。GAFA 在银行领域的初步尝试还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尽管已有多方宣布与Apple Pay(苹果手机支付功能)合作,但 Apple Pay 仍然只是细分市场的参与者。它当然有能力在某些业务上与银行卡竞争,但它瞄准的是**市场。成为**品的 iPhone也是如此:苹果公司似乎有意瞄准**市场。 谷歌几年前也进行过尝试,推出了谷歌钱包(Goo**e Wallet)。虽然谷歌有*大的野心(因为谷歌钱包是真正的支付账户),却并未取得很大的成功。首先,因为谷歌钱包在某种程度上是PayPal(贝宝)的翻版,并没有多少新意。其次,西方消费者仍然十分看重个 人生活隐私,似乎不大愿意用个人数据交换免费服务…… BATX:金融业真正的 GAFA 在亚洲人身上情况就明显不同了。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相对较高,而且内需旺盛(几乎没有遇到西方那种对个人隐私的注重所带来的挑战) ,这些有利条件促使BATX也形成了一种威胁,与GAFA旗鼓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百度相当于谷歌的翻版:作为搜索引擎,也开发了一系列服务(地图、云存储、音乐、电影) ,是**访问量排名第四的网站,仅次于 YouTube、脸书和谷歌;阿里巴巴相当于***,但也提供类似于 YouTube 和推特的服务 ( 即优酷土豆和新浪微博 ) ;腾讯在社交领域和脸书平起平坐、不相上下;小米在智能硬件产品、家电市场风生水起,在手机领域也有望成为下一个苹果。它们成立至今还不到20年,总市值却已突破1万亿美元。 尤其是在我们所关心的金融服务市场,它们取得的突破和 GAFA 相比*加不容小觑。腾讯推出了全能的应用软件微信(它提供的服务远远超出了我们常说的即时通信服务的范围) ,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开发了在线支付系统。腾讯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 9.8 亿,其中有 6 亿用户在*常生活中使用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系统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好地展示了手机在银行金融领域的力量。 腾讯的竞争对手也不甘示弱。在 2017 年的“光棍节 ”(11 月 11 *,阿里巴巴创造的“***”购物狂欢节) ,阿里巴巴在 24 小时内实现了高达 253 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通过它的移动支付系统——***完成的支付总笔数接近15 亿笔,占总交易笔数的90%。***不仅增速猛,数字也**惊人:用户数量超过 8 亿,*均交易笔数超过2亿,主要是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的。***旗下的蚂蚁金服能够提供消费信贷产品、信用贷 款、投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虽然蚂蚁金服还不**是“真正”的银行,但是却越来越像模像样了…… 所以威胁是真实存在的。实际上,微信支付已经和法国巴黎银行开展合作,在法国布局发力(截至目前,老佛爷百货、巴诗威百货都已引入微信支付)。而且,***也已经和 Edel 银行联手推出二维码扫码支付服务。虽然目前的目标客群还主要是中国游客和亚裔社区,但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要 BATX 放弃大好前途,可能性不大。 伺机而动的电信运营商 虽然电信运营商的曝光度没有 GAFA 或 BATX 那么高,但在银行金融领域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它们有同样的优势(掌握内部数据,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 ,以及同样的战略目标:在这个市场上,客户流失是一大痛点,电信巨头便通过提供价格优惠的金融服务留住客户,将 ARPU(**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CLV(Customer Lifetime Value,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等*大化。总之,使互联网接入和电话服务细分市场上高昂的获客成本能够带来收益。 实际上,电信运营商长期以来都只愿做简单的支付业务。对财务比率的影响以及领导层可能担负的刑事责任使它们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但在发展移动银行业务方面,一些电信运营商的成功故事(其中***的是肯尼亚的移动支付应用 M-Pesa,我们将在后文详谈)似乎终于让它们下定决心迈出这一步。2017 年秋天,法国电信巨头 Orange(前称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推出其自有银行 Orange 银行,进*法国银行市场,便是力证。 在写作本书时,为 Orange的创新做法盖棺定论还为时过早。2018 年 2 月,经过四个月的运营,Orange 银行已有 10 万名客户 ,并重申在未来十年将达到拥有200万名客户的目标。现有的那些故障和该银行带给客户的复杂情绪等难题,是否也会迎刃而解?但愿 Orange能够做到,因为银行要面对的*后一大威胁也开始显现。 1.探讨了银行如何*到GAFA、BATX、电信公司等***的*击,银行又是如何与金融科技联手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以及这个市场是如何监管的。 2.以非洲地区为案例,讲述了当地独特的金融环境以及为何手机银行大行其道。 3.本书入选了2019年法国**欢迎的5本金融科技图书。 4.兴业银行CEO作序,普华永道合伙人重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