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史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思想(他们如何启示与指导你的生活)
ISBN: 9787515353517
安德莉亚?博尼尔,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在乔治城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多次被学生提名荣誉教学奖。她还是畅销书作者,并为《华盛顿邮报》写了十余年的心理健康专栏“Baggage Check”,为《今日心理》《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撰写文章。 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博士就读于美利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后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她致力于将心理学转化为有意义、真实生活的改变,这让她穿梭在心理咨询室与教室、会议室与编辑部之间。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出生地:奥匈帝国,维也纳。 卒于1937年,逝世地:苏格兰,阿伯丁。 毕业于维也纳大学。 核心思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诸多理论,经汇合凝练 成为一种思想学派后,被称为“阿德勒疗法”,其 中涉及的内容可谓极其广泛。阿德勒是一位对自己 的研究成果极其慷慨的学者,尽管自己为学界做出 过很多贡献,却并不强求因之而受到彰显,因此, 他的实际影响力可能远比他的名声大。 阿德勒的很多思想都来自精神分析学派,而且 作为弗洛伊德的同时代学者,他也深受弗洛伊德赏 识。但是阿德勒却与精神分析学渐行渐远,并且将 研究重点放在“我们如何觉知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 位置”上,与之相比,弗洛伊德则更加关注人的生 理性和本能。阿德勒将自己的学术方法命名为“个 体心理学”,因为他强调要将个人视为一个整体, 而精神分析学有时则会将自我分割成若干组成部分 。他还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事件,人类对于将来的 思考更加具有价值,而且,他并不同意过去事件会 预先确定我们的未来走向。 阿德勒尤为关注“驱力”这一概念——也就是 驱动我们的事物,以及我们奋斗的目标。他用“追 求完美”这一术语,来表示人类达成目标并且成为 真实自我的动力。有时,这包含“追求优越”,这 会造成很多问题出现,因为它十分强调自己必须要 比其他所有人都要更好。与之针锋相对的一种情况 ,则是“自卑情结”这一概念,非常著名。阿德勒 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些领域感到自卑,所以我 们会去试图弥补这些缺陷。有些人的弥补方式比较 健康,但是还有一些人会深陷自卑之中无法自拔。 所谓的“缺陷”并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可能仅仅 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接收到的各种讯息而形成 的一种错觉。怀揣自卑情结的人无法很好地适应社 会,这将体现在诸多不同方面。个体会不断过度补 偿,以填补自己的缺陷。拥有自卑情结的人,总是 不断地在四处探求,希望向自己和他人证明一些东 西。 阿德勒的理论之中也涉及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 人际关系,这在“社会兴趣”这一概念中体现得最 为淋漓尽致。所谓社会兴趣,指的是我们对于所处 集体和身边人的考虑。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共情,我 们的人际关系是否牢靠,我们与身边人之间的互动 质量如何——阿德勒认为,上述问题能够非常准确 地衡量出我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他提出,绝大 多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皆可归咎于社会兴趣的 缺乏——这并不意味着内向或者害羞,而是从来不 考虑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只关心自己,而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