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源头活水)

教育漫话(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源头活水)
作者: (英)洛克|译者:郎悦洁
出版社: 武汉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教育漫话(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源头活水)
ISBN: 9787543080522

作者简介

洛克,英国哲学家,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著有《人类理解论》、《政府论》、《论宽容》等著作,同时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其著作也大大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

内容简介

4.我现在所要讨论的健康问题,并不是说医生对于患病或身体不好的孩子应当怎么办,而是要讨论,父母对原本健康的至少是没病的孩子,在不借助于医药的情况下,应当怎样维护改善他们的身体,使他们更加健康。其实这个问题或许只要一条简短的规则就可以说清楚,那就是:绅士应该像最老实而又富足的农民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子女。不过,母亲们可能会觉得这种做法有点过于严酷,而父亲们又可能觉得这太简单,所以我要详细地说明一下。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个大家都能观察到的现象,希望女士们能仔细想想,那就是:大多数孩子的身体都由于娇生惯养而弄坏了,至少是因此受到了损害。 5.第一件应当注意的事情是: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孩子们都不应穿得过暖或捂得太严。我们刚出生时,面部像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娇嫩。只是因为习惯了,就比其他部分更经得起风寒。从前有个雅典人看到斯基台人 哲学家在冰天雪地中赤身露体,觉得很奇怪。斯基台人的回答很是意味深长。他说:“冬天气候寒冷,你的脸怎么就受得了呢?”雅典人说:“我的脸已经习惯了。”“那么,你就把我的身体当作脸好了。”斯基台人这样说。所以,只要我们的身体从一开始养成习惯,是什么都能经受得住的。 此外还有一个相反的,突出的例子。虽然这例子说的是酷热,与我们上面说的严寒正好相反。这是我最近在一本很有见地的游记上看到的,现在我把原文抄在下面。 “他说,马耳他 这个地方比欧洲任何地方都热,比罗马还热不说,而且闷得厉害,而且又没有什么凉风,所以让人更加难受。一般人都晒得很黑,像吉卜赛人一样。但是那儿的农民都不怕热,每天照样在太阳底下劳动,没有休息,在最热的时候也不去躲那灼人的阳光。这就让我们相信,只要从小养成了习惯,凭借天性,有许多看上去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完全可以适应的。马耳他人就是用这种办法来锻炼孩子们的,使他们不怕烈日。那儿的孩子从出生起一直到十来岁,全都一丝不挂,既不穿上衣,也不穿裤子,头上也没有什么东西遮盖。” 所以我要劝你,在英国这种气候条件下,对于风寒问题大可不必过分地操心。英国有些人无论冬夏都穿着同样的衣服,他们并没有感到什么不便,也不觉得比别人冷。就算做母亲的怕孩子受到霜雪侵害,做父亲的怕受人指责,对风雪的侵袭要加以考虑,也千万不要让孩子在冬天穿得过暖。还应当记住的是,孩子天生就有头发遮盖脑袋,又有一两岁的时光来经受锻炼,他在白天玩耍时固然可以不用戴帽子,那么晚上睡觉时最好也不戴。脑袋捂得暖和最容易引起头痛、伤风、黏膜炎和咳嗽等疾病。 6.我提到孩子的时候都用“他”这个词来表示,是因为我这篇文章所谈的主要是男孩子的教育培养方法,对女孩儿的教育不见得完全适用。虽然,不同的性别需要不同的对待,并不是一件很难分清的事儿。 7.我建议他应该每天用冷水洗脚,鞋子也应该做得薄一些,碰到水时水要透得进去。说到这里,我担心做主妇和女仆的都会反对。主妇们会觉得这样做太脏,女仆则会觉得这样袜子洗起来太麻烦。然而真理是说,孩子的健康要比这种种理由重要十倍。如果想一想,那些娇生惯养的人一旦脚上沾湿了便会发生种种有害的致命的麻烦,大家就会觉得,还不如跟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光着脚长大的好。穷人家的孩子习惯了光脚,脚上习惯了沾水,弄湿了脚就像弄湿了手一样,不会因此而伤风感冒,也不会因此而引发别的疾病。现在有些人的手脚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差别,除了习惯之外还能找出别的什么原因呢?假如有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光着脚,而双手却始终用被荷兰人称之为手套的“手鞋”暖暖地包起来,那么我想,时间长了习惯了,—旦他的手沾湿了水,也一定会像很多人沾湿了脚那样发生麻烦。只有把他的鞋做得容易透进水去,同时天天不断地用冷水洗脚,才是预防的方法。洗脚有清洁的好处,当然很好,但我注重的是它健身的一面,所以并不想固定每天洗脚的时间。我知道有个孩子每天晚上洗脚,效果很好,在冬天很冷的时候也从没有间断过一晚。那时晚上水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孩子还是把脚和腿浸到水里去洗,即便他当时年龄还小,连自己擦脚都不会,起初锻炼的时候还哭哭啼啼的,很是娇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经常用冷水洗脚的习惯,免得像那些娇生惯养的人那样,脚部偶尔沾了一点水,就会出现许多问题。至于洗脚的时间定在晚上还是白天,我想可以由父母考虑决定,看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做。只要能有效地实行用冷水洗脚的办法,在什么时间洗我觉得没有多大关系。用这种办法所获得的健康,即使花费更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此外,用冷水洗脚还有预防鸡眼的功效,这对某些人来说尤其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不过,最开始锻炼时最好从春天开始,用温水进行,以后慢慢把水调冷,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完全用冷水了。以后不分冬夏,都要坚持洗下去。因为我们在这件事情以及其他改变生活常规的事情上,都只能慢慢地不知不觉地改变,这样,我们的身体就可以适应一切,不会遭受痛苦和危险。 不难预料,对我这种说法,溺爱孩子的母亲会作出怎样的反应。这样来对待她们娇弱的宝宝,那不等于谋害他们吗?都是些什么话呀!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好不容易把脚弄暖和,却要孩子把脚放到冷水里去?让我举几个例子来消除她们的恐惧吧,否则她们是不会相信这个最明显的道理的。塞涅卡 在他的《道德书简》第53篇和第83篇里告诉我们,他自己在严寒的冬天也常常在冰冷的泉水中洗浴。塞涅卡的家境是很优越的,完全有条件洗温水澡(那时候他已经年纪大了),想要舒服一点也不为过,假如他不是觉得冷水浴不仅可以承受,而且还有益于健康,他是不会那么做的。如果我们觉得他这样刻苦忍耐是因为信奉斯多葛派 的原则,但就算是这样,可冷水浴为什么对他的健康有好处呢?因为他的身体并没有因这种严酷的习惯而受到损害。贺拉斯 不属于任何宗派,也跟斯多葛派的禁欲主义搭不上边,对于他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呢?可是他也告诉我们,他在冬天里是一直洗冷水浴的。也许又会有人觉得,意大利的气候要比英国暖和得多,那儿的河水在冬天不像我们这里那么冷。如果说意大利的河水比这里的暖和,那么德国和波兰的河水要比这里的任何河流都冷得多,而德国和波兰的犹太人男男女女一年四季都在河里洗浴,他们的健康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谁也不觉得这是一个奇迹,也不认为这是圣威勒弗雷德井的神奇特性,使得那里面的冷水不会损害浴者的娇嫩身体。现在人人都知道,冷水浴能有效地帮助身体虚弱的人恢复健康,那么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办法来锻炼和增强体格,可见这并不是行不通的或受不住的了。 假如大家觉得这些成人的例子不适于儿童,觉得儿童的身体太娇弱,承受不了这样的锻炼,那就请看看古代的德国人和如今的爱尔兰人对儿童的做法吧。在他们那里,即使是大家认为最娇嫩的婴儿都用冷水洗,不仅用冷水洗脚,而且用冷水洗澡,也没有什么危险。现在在冬天,苏格兰高地的一些妇女也用这个办法锻炼她们的孩子,即使水面结了冰,也没发现冷水对孩子造成什么危害。 ●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教育图书。书中没有晦涩的大道理,也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只是作者对教育问题的看法。他用聊天的口吻将教育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既能让你恍然大悟,也能让你深思回味。 ● 这是目前为止 读、最详尽的《教育漫话》版本。语言朴实,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润色,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至于那么生涩。家长可以在茶余饭后睡前翻上几页,能获得不少的启发。在教育孩子方面,不看这本书的确可以说是一种损失。 ● 本书作为洛克的经典代表作品,在出版之时不仅在欧美,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后世的学者起到了极大的点化作用,影响了数代人,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以及为人父母者的必读之作。今天我们将其再度编译出版,相信会给现在的父母带来新的启示和感悟。 ● 本书在培养孩子方面,提出了很多全新的理念。在那个时代就能被广大家长所接受,在今天看来,有很多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所以说经典之作永不落时,就是这个道理。虽说当时提倡的“绅士教育”有着一些当时时代的印记,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今天汲取它其中的教育精华。 ● 本书在教育孩子方面,堪称当时的典范,就是在今天看来都极其实用。比方说书中提到不要给孩子穿紧身衣,不让他们养成正餐后再吃零食的习惯,要注意睡眠等等,都是和孩子的健康息息相关的。更可贵的是,书中所说的还不止这些,连应该睡什么样的床铺,生病时要如何看待等,都有所涉及,可以说是一本贴心的家教百科全书。 ●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只注重物质层面,而忽视了精神层面,殊不知塑造孩子的心灵才是更要关注的。书中谈到了要怎样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怎样对孩子进行奖惩,在言传身教方面应当注意些什么,在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上有些什么要做的,这些都是很多家长所不在意的但又极其重要的。或者说有的家长也想去做,但是不知从何下手或者是心软,难以实行,而通过本书,相信家长就会有所感悟了。 ● 本书的阅读群体不应仅局限于家长,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阅读。其中关于教师的素养问题,洛克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就给出了很详尽的叙述,而在今天读来,这些也完全适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光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对于他们的人格培养则更为重要,而这首先就要求教育者本人具备一定的修养。本书在这方面尤其关注。 ● 本书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精到的理论。例如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能从中学到不少,进而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