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魔桶/短经典
ISBN: 9787020122899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美国作家,与索尔·贝娄、***·罗斯、艾·巴·辛格齐名。马拉默德出身于美国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二十二岁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二十八岁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马拉默德的主要作品有《魔桶》(1959年美国**图书奖)、《修配工》(1967年美国**图书奖、普利策文学奖)以及《抽屉里的男人》(1969年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等。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底层犹太人的困苦生活,风格幽默而含蓄,色彩浓重而明朗,笔端饱含着同情小人物的悲悯精神。
头七年 鞋匠费尔德心里很恼火,因为他的助手索贝尔感 觉太迟钝,没有注意到他正在想得出神,却在另一条 板凳上乒乒乓乓地敲打个没完。他看了他一眼,可索 贝尔正在低着光秃秃的头忙着敲打着鞋楦,没有注意 到他。鞋匠耸了耸肩继续透过已结了霜的窗户望着外 面近处一团迷雾般的二月飘飞的雪花。无论是外面飘 忽不定的茫茫白雪还是对他曾虚度青春,白雪覆盖的 波兰村庄的回忆,都无法把他的思绪从一个叫麦克斯 的大学生身上移开(那天早上,他看见麦克斯顶风冒 雪一路向学校奔去,他就一直在想着他),他对他很 敬重,这些年他为了深造酷暑严寒的吃了不少苦。一 个古老的愿望一直萦绕在鞋匠心中:他要是有个儿子 ,而不是女儿就好了,可是这种愿望已被吹入雪中, 飘散了。因为费尔德是个讲究实际的人。然而他又总 免不了把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同根本不在乎*教育的女 儿米里亚姆进行对比,那个小伙子也是个小贩的儿子 。不错,她也总是手不释卷的,可是上大学的机会来 了,她却说“不”,她宁愿去找个活干。他曾央求她 去上大学,说有不少孩子想上大学父亲还供不起哩, 可她却说她想要自立。至于*教育,那又算什么,读 几本书就是了,索贝尔也很勤奋,读了不少大部头, 而且也常常指导她呢。她的回答深深地伤了做父亲的 心。 风雪里走过一个人来,把门打开了。在柜台前那 个人从一个被雪打湿的纸袋里拿出一双穿得很破的鞋 来修。一开始鞋匠没有在意来人是谁,后来他认出这 张脸,不是别人,正是麦克斯。他的心不免怦怦直跳 ,他很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这双鞋要修哪里。虽然费尔 德在认真地听着,可就是一个字也没听见,这个机会 来得太突然,他有些懵住了。 他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样的念头,因为他 十分清楚,他不止一次地想过建议这个小伙子跟米里 亚姆一起出去。但他一直没敢说出口,万一小伙子一 口回*呢,那他怎么还有脸再见他呢?或者如果一直 吵着要自立的米里亚姆发起脾气来,冲他吼,说他干 涉她的私事呢?不过这次机会实在太难得,错过了太 可惜;何况不过就是介绍一下,认识认识嘛。他们如 果早有机会在什么地方认识的话,可能早就成朋友了 。这难道不是他的责任,应该说是义务,让他们走到 一起,这也不算什么,只是有这个方便,**没有害 处,就等于他们在地铁里偶然相遇,或在街上由他们 两个人共同的一个朋友给他们引见等等。只要让他见 上她一面,再交谈一下,他肯定会对她产生兴趣的。 对米里亚姆这样一个办公室里的办事员来说,**到 晚尽和粗声大气的商人和没有文化的运输业办事员打 交道。如果结识这么一个有学问的好小伙有什么坏处 呢?说不定他还能唤起她上大学的愿望哩。就算做不 到这一点,这位鞋匠至少能抓住这样一个道理,让她 同一个*过教育的人结婚,将来过个好*子。 麦克斯讲完他的鞋该修哪儿之后,费尔德都一一 做了记号,鞋上的两个大洞,他装作没注意的样子, 在上面用粉笔画了两个大“×”的记号,胶皮跟磨得 透出钉子了,他画上个“○”的记号,心里还一直嘀 咕,是不是把记号给画错了?麦克斯问要多少钱,这 位鞋匠清了清喉咙,用压过索贝尔敲打声的嗓门问他 是否可以从侧门出去到门厅里说话。虽然有些感到意 外,麦克斯还是按他的请求去了门厅,费尔德跟在后 面。好一会两个人都没说话,因为索贝尔这时敲打声 停了下来,两人似乎都心照不宣,等锤声再响起时才 开始说话。当敲打声再次响起时,而且比刚才还要响 ,鞋匠赶紧把请他到这儿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自从你上中学,”他在光线很暗的门道里说, “我就一直注意你,你每天早晨乘地铁去上学,我总 是对自己说,这真是个学而不厌的好孩子。” “谢谢。”麦克斯说,他有些紧张,又有所警觉 。他个子高高的,长得奇瘦,五官轮廓十分分明,特 别是那个略向下弯的鼻子。他穿了一件又肥又长的大 衣,一直到脚踝,上面溅上了不少雪泥,看上去就像 在瘦削的肩膀上披了块地毯,戴着一顶被雪水浸湿了 的棕色旧帽子,其破旧程度与他拿来要修的鞋也差不 多。 “我是个生意人,”鞋匠突如其来地说,以掩饰 他的尴尬,“所以我开门见山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同 你谈一谈。我有个女儿,叫米里亚姆,今年十九岁了 ,人很好,长得也漂亮,在街上总有人要回头看她几 眼。她人很聪明,总看书,所以我自己常常想像你这 样的小伙子,一个*教育的孩子,我想可能你要有机 会会有兴趣认识一下这样的姑娘的。”他说完,笑了 一下,还想再说几句,后来想了想,还是不说的好。 麦克斯鹰一样俯视着,沉默了令人难*的片刻, 然后问道:“你说她十九岁?” “是的。” “敢问是否可以看看她的照片?” “等一会儿。”鞋匠又进了店里,但很快就回来 了,手里拿着一张快照,麦克斯把照片抬得高高的借 着光来看。 “她还可以。”他说。 费尔德等待着。 “她还懂事吧——不是那种疯疯癫癫的那类姑娘 吧?” “她特别懂事。” 又过了一会儿,麦克斯说他可以同她见个面。 “这是我的电话号码,”鞋匠说,急忙递给他一 张纸条,“给她打电话,她六点钟下班。” 麦克斯把纸条折了一下塞进他那只破旧的皮夹里 。 “那鞋,”他说,“你刚才说收多少钱?” “别管什么钱的事儿了。” “我只是要心里有个数。” “一块——半,一块半。”鞋匠说。 他立刻感到有些不妥,因为他平时修这样的鞋要 收二块二角五。要么就照常收费,要么就干脆不收。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