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好的作品(虚构篇)
作者简介
\"作者共36位,包括: 阿尔贝·加缪、欧内斯特·海明威、伊凡·蒲宁等13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厄普顿·辛克莱、埃德娜·费伯、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等7位普利策奖得主; 阿道司·赫胥黎、E. M. 福斯特等7位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等其他大奖得主; 西奥多·德莱塞、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等9位文坛巨匠。\"
内容简介
\"二 三周之后,一份电报把巴杰瑞男爵从通常的午餐后小憩中唤醒。电文很短:“找到了。—斯波德”。巴杰瑞男爵的脸上露出愉悦和智慧,使他那黏土似的、富足的脸庞上现出了人气。“无须回信。”他说。男仆便悄然无声地离去。 巴杰瑞男爵闭上眼睛,开始沉思。找到了!他将会有个什么样的展厅!一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些壁画、壁炉、镜子、天花板……有个干瘪的小老头在脚手架上爬来爬去,像动物园里的一只长着胡须的小猴子敏捷而又迅速地画着,不停地画着……范妮·肯布尔扮演的贝尔维黛拉,赫克托耳和安德洛玛刻,要么,还该画上酒桶中的克拉伦斯公爵、马尔姆西公爵、克拉伦斯的酒桶……巴杰瑞男爵已步入梦乡。 电报刚到不久,斯波德本人便前来报到。他六点钟来到巴杰瑞公馆。男爵正在十九世纪展馆里,忙着亲手搬走那里的小装饰品。斯波德见到他时,他看上去浑身燥热,气喘吁吁。 “嘿,你来了,”巴杰瑞男爵说,“你看,我已经在为那位伟人的到来作准备了。好,现在你必须告诉我关于他的全部情况。” “他比我原先想得要老,”斯波德说,“他今年九十七岁。生于1816年。让人难以置信!不是吗?不对,我把重述事件的顺序弄乱了。” “你爱怎么讲就怎么讲吧。”巴杰瑞和颜悦色地说。 “那我就略去寻找他的细节吧。您可不知道我是费了多少周折才把他找到的。这就像是个福尔摩斯侦探故事,有很多细节,非常复杂。我总有一天会就这事写本书。不管怎么说,我最后找到他了。” “在哪儿找到的?” “在霍洛威的一个还算体面的贫民窟里,他比您所能想象的更老、更穷、更孤单。我还发现了他是如何被人忘却,如何从生活中突然消失的。六十年代前后,他忽然想到要去巴勒斯坦,去为他的宗教画寻找当地的色彩(诸如替罪羊一类的)。不过,他去了耶路撒冷,随后又去了黎巴嫩山,并且继续往前走。然后,他在小亚细亚中部不得不停下来。这一停就是四十年。” “那些年,他做了些什么呢?” “哦,他作画,还创建了一个传教团,使三个土耳其人改变宗教信仰,还教当地的帕夏人基础英语、拉丁语、透视画法,还有上帝才知道的其他什么。后来,大约到了1904年,他似乎想到自己越来越老,离家已相当久了。因此他就回到了英国。可回来后却发现他认识的人都死了,画商们从来没听说过他,不愿购买他的画。他只不过是个滑稽可笑的老头。然后,他受雇在霍洛威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做图画老师。这些年,他就一直在那儿,变得越来越老,越来越虚弱,越来越瞎,越来越聋,总体而言头脑越来越糊涂,直到最后那学校不得不把他解雇。我找到他时,他的全部财产只有差不多十英镑。他住在一个爬满蟑螂的、像黑洞似的地下室里。我想等仅有的十英镑用光了,他就会悄悄地就地死去。” 巴杰瑞举起一只白皮肤的手。“别说了,别再说了。我发现文学已经够让人沮丧的了。所以,我坚信生活至少应该让人开心点。你告诉他我想要他在我的展厅里画壁画的事了吗?” “可是他不能再画了。他的眼睛快瞎了,手脚抖得不能自已。” “不能再画了?”巴杰瑞恐怖地大叫起来,“那要这老东西有什么用?” “如果您这么说……”斯波德争辩道。 “我永远也不可能有我的壁画了。你按下铃,行吗?” 斯波德按了下铃。 “如果不能继续绘画了,蒂洛森还有什么权利继续存在?”巴杰瑞男爵气急败坏地说,“绘画毕竟是他在阳光下占据一块歇息地的唯一理由。” “他住的地下室里可没什么阳光。” 这时男仆出现在门口。 “叫人把这些东西都放回原处。”巴杰瑞男爵命令道。他用手一挥指着那些破损的展柜和他已在地上胡乱放了一大堆的玻璃和瓷器,还有那些从墙上拿下的画。“我们到图书馆去,斯波德,那里更舒服些。” 他带头走过长长的走廊,下了楼。 “对不起,老蒂洛森如此让人失望。”斯波德同情地说。 “我们还是谈谈其他事吧。我对他已不再感兴趣了。” “但是你不认为我们应该为他做些什么吗?他离济贫院只差十个英镑了。再者,想想他地下室里的蟑螂!” “好了,别说了。你认为我该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我认为我们可以在艺术爱好者中发起认捐。” “没有那样的艺术爱好者。”巴杰瑞说。 “您说得对。但是出于势利的考虑,想要认捐的人大有人在。” “除非是由他们出钱,你回赠一些好处。” “这倒不假。不过,这点我过去倒没想过。”斯波德沉默了一会儿。“我们可以他的名义开个晚宴,取名为‘庆祝英国艺术的老前辈—伟大的蒂洛森—晚宴’。这样就与过去有了联系。你是否可以想见这样的标题出现在报纸上?我会在《世界评论》报上弄得非常招人显眼,一定能招徕势利之徒。” “我们要请很多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要请那些相互不能容忍的。看着他们争吵不休一定很有趣。”巴杰瑞笑起来,可一会儿脸又沉了下来。“不过,”他补充说,“这招还是远远比不上我的壁画。当然啰,你一定要来参加这个晚宴。”\" \"◎豪华如果我有作品应该在本书中发表的话,我建议采用《内与外》。我觉得它是我这种写法的优秀代表。 ——赫尔曼·黑塞《内与外》自序 任何人读了下面这五千字后都会感到自己的想象力受到激发,同情心变得宽阔,并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理解更深。 ——厄普顿·辛克莱《屠杀猪群》自序 我觉得这篇故事是我写得最好,写得最用心的一篇。当然,故事没有完全达到我预想的效果;理想永远无法企及。 ——多萝西·帕克《生活标准》自序 这本书是惊人的瑰宝。 ——Goodreads读者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它要求顶级作家提交他们自认为最好的作品,并且要求作者给出选择的理由。说实话,光是这些理由,就能构成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Goodreads读者阵容:13位诺奖得主+7位普利策奖得主+16位文坛巨匠 欧内斯特·海明威、阿尔贝·加缪等13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厄普顿·辛克莱、埃德娜·费伯等7位普利策奖得主、阿道司·赫胥黎、西奥多·德莱塞等16位文坛巨匠,共计36位文学大家选出本人最好的作品集结成书,展现作家心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成就。 ◎淋漓笔墨:36部璀璨夺目的珠玉之作 选篇皆为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选段,将淋漓笔墨浓缩于凝练篇幅。其中既有脍炙人口的经典杰作,又有受忽视和低估的冷门佳作,篇目文风立意各异,立体呈现各国名家文学创作造诣。特邀三位资深翻译家联合译成,力求复现原文风格与美感。 ◎特别收录:大量精彩作家自白首度公开 每个篇目前附有作家本人或友人的序言,说明选择和推荐的理由。自序中蕴含作家全新角度的自我阐释,为读者提供更全面认识作家的契机,也为作家提供与读者交流的特殊路径。从作家对自己“最好的作品”的选择和评述开始,读者将切近感知更真实的作家个性。 ◎精美装帧:烫黑+印银二重工艺,内外双封,圆脊精装 印银外封展现犹如钻石切面的闪耀光泽,折射36部杰作的炫目锋芒;硬壳内封覆纯黑卡纸,罗列完整作家名并采用烫黑工艺,如同隽永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