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73.00
折扣价: 43.10
折扣购买: 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ISBN: 9787218139968
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由当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就本书的写作组织设立,成员分别来自当地史志办、党史办等机构。
正文61页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龙门县的党组织转向恢复活动阶段。 1944年春,平陵白芒坑村中共党员洪月冲、洪月明、洪亚仁、洪木安、吕普英5人,以舞醒狮为名进行串联活动。成立有30多人参加的农民协会(简称“农会”)。洪月冲任会长,洪月明任副会长。接着,又组织40多名青壮年建立民兵自卫队。洪月明任队长,洪佳、洪木安任副队长。 1944年8月,邬强率东江纵队抗日先遣队经龙门北上抗日前线。在永汉驻扎时,东江纵队官兵走上街头公开演讲,展示了东江纵队战士威武的风采,群众情绪空前活跃,奔走相告:“见到红军了!见到红军了!” 1945年1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广东省临委”)领导机关迁往罗浮山,作出《关于开展广东工作的决定》,提出:巩固增城、龙门、博罗根据地,进一步建立增城、龙门、从化、新丰之间的南昆山根据地。 抗日战争形势迅速发展,龙门党组织领导的武装不断扩大:鹤湖村有2挺机枪掌握在王达群手上;鸦鹊垄有20多支步枪、几支短枪掌握在李敬生、李达松手上;寮田的武装掌握在王达宏手上;低冚的武装掌握在李绍宗手上。鳌溪、油田、五境(麻榨约坑、犀牛尾和沙迳西族、南窖、高沙统称五境)等地方都在酝酿公开建立共产党的抗日武装。 正文69-71页 三、江厦村击毙日军大佐 1944年7月2日,日军由增城开往龙门,沿途抢掠。当天下午4时,日军先头部队已到达龙城附近的周田村。周田村与江厦村相距只有2公里。江厦村民商议,周田村至龙门县城,江厦村是必经之地。大队日军经过,必然进村洗劫。商议决定,村中老幼妇孺立即上山躲避。组织60多名青壮年,分成两队,一队埋伏在潭仙公庙正面田坎,另一队埋伏在新庄坳小山侧。两队人马互相策应,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抗击日军。 当日黄昏时分,一队日军神气十足,毫无戒备,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潭仙公庙缓缓而来。埋伏在潭仙公庙田坎下的一队人马首先开火,出其不意给日军迎头痛击;埋伏在新庄坳的另一队人马接着开火。日军首尾受敌,加之夜幕降临,视野不清,纷纷就地占领山头被动应战。江厦村两队人马乘势追杀,经一个多小时战斗,在夜幕掩护下撤往深山。 战斗打响后,日军1500多人陆续来到江厦村,占领了村庄前面的大小山头。日军害怕再次遭受袭击,在山头露宿,不敢进村。 7月3日早上5点钟左右,日军在山上向江厦村发射了20多发炮弹。因为村民早已躲避,村内空无一人,所以无人伤亡。日军随之进村洗劫,村民财物、家畜被掠夺一空,直至当天下午日军才离去。 村民回到被洗劫一空的村子,发现8处地方焚烧了大堆柴火,炭灰中夹杂着日军残骸骨灰。在小山侧还有一处日军设置的新坟。挖掘发现,埋葬的是一具用日本国太阳旗裹着的日军军官尸体,脚上穿着大皮靴,两只手臂被截肢(可能用于烧化骨灰便于携带)。村民们把这具仍未腐臭的尸体抬到县城太平门外广场向群众展示。国民党龙门县县长汤灿华研究了这具日军尸体的穿戴和军衔,认定被江厦村民击毙的是日军大佐军官。而前述8堆柴火焚化的除了其中1堆推测为这名大佐军官的截肢外,应还有7名日军。 江厦村民在与日军的战斗中有3人受伤。村民谭采受重伤,抢救无效,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