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总是情(董玉琛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种质资源总是情(董玉琛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作者: 谭光万//郑殿升//刘旭|总主编:王春法//张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种质资源总是情(董玉琛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ISBN: 97875046745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转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加入中国*** 在“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一年后,董玉 琛感觉到有些课程不合自己的志愿。另外,她通过何 钊了解到,当时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地下*组织力量薄 弱。恰好当时北京大学农学院招考编级生,董玉琛经 过再三考虑后,准备和何钊一起转到农学院。1945年 9月,正值国民**接收北京大学,管理比较混乱, 董玉琛和何钊借机转入农学院,董玉琛进入农艺系, 何钊进入了农业经济系。在转入农学院农艺系后,董 玉琛觉得农艺系的许多课程都令她满意,如有机化学 、植物生理等课程都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在刻苦学 习,保证学习成绩的前提下,董玉琛又积极参与到农 学院的革命活动中。 1945年9月26*,*****通过《收复区专科 以上学校教职员处理办法案》《收复区中等学校教职 员甄审办法案》和《收复区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甄审办 法》,要求对收复区的教职员工、毕业生,肄业生和 在校“伪学生”,一律进行甄审和训练。由此,开始 了一场对收复区各类大中学校教职员和学生进行特别 审查的“教育甄审”运动。***打着清除奴化教育 影响的旗号,意图通过“教育甄审”来审查*伪统治 区教员和学生的政治立场,并借机清除学校中的中共 地下*员和进步学生。1945年10月,国民***** 首先解散京沪一带国立高校,致使该地学生一时间失 学,引发了学生争取读书权利和反对歧视的“反甄审 ”运动。从11月份开始,“反甄审”运动在京、沪、 平、津等地相继展开。在北平,“地下*抓住战机, 组成了反甄审*团……组织领导了反甄审运动”。反 甄审*团是一个秘密的领导核心,以北大、师大校友 会为依托,组建了“北平专科以上学校校友联合会” 。在*组织的领导下,董玉琛和何钊在北京大学农学 院积极开展“反甄审”斗争。董玉琛不但参加“反甄 审”罢课,还组织成立“耕耘壁社”,出版壁报,团 结群众,并介绍同学去解放区。据何钊回忆,“当时 在学校里参加革命活动,董玉琛是很积极的,很无私 的”。校友联合会建立后,他们通过个别串联的方式 ,广泛联系校友、利用进步刊物进行宣传。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联合会出版了《北大师大校友联 合会会刊》宣传反甄审观点,在北平散发,并寄往天 津、上海、南京等地,扩大影响。“北平专科以上学 校校友联合会”先后召开了四次反甄审大会,并开展 了****活动。1945年10月,“北平专科以上学校 校友联合会”发出《给收复区全体青年同学的一封信 》,号召学生团结起来争取读书权利,非到当局撤销 甄审办法不止。在各地学生的斗争下,*****不 得不退让,一再修改教育甄审的规定,*后甄审也不 了了之,学生取得了“反甄审”运动的胜利。 在何钊和董玉琛参加的“反甄审”斗争中,还发 生了一段小插曲。***对学生的“甄审”中,有一 项是体检。当时董玉琛和何钊都十分忐忑,担心暴露 身份,***以体检不合格为由将她们清除出校。她 们提心吊胆地来到了体检处,惊喜地发现给她们体检 的大夫正是组织上的~位***(他的公开身份是医 生)。于是,她们有惊无险地通过了体检,继续留在 北京大学农学院学习和开展革命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对*宣战后,迅速进占中国东北 。但抗*战争胜利后,苏联为与英美争霸,一再拖延 撤*。国民**多次交涉未果,致使半年后东北地区 仍然没有为中国**所接收,人民群众对国民**不 满的情绪累*积压。1946年1月,国民**派往东北 接收抚顺煤矿的地矿专家张莘夫等人,被不明身份武 装人员杀害。“张莘夫事件”发生后不久,苏联、美 国和英国三国将秘密签订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 雅尔塔协议》公布于世,*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1946年2月开始,以“张莘夫事件”为***,全国 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苏**大**。1946年2月22*, 重庆的中央大学、重庆大学等二十多所学校的两万多 学生、教工**抗议苏联,要求苏联依照约定从东北 撤*。2月24*之后,反苏运动蔓延至全国,上海、 北平、武汉、南昌、贵阳、**等地举行了不同程度 的****。 1946年2月26*,北平大中小学生三万余人举行 大**,北平学生联合会分别通电美苏英三国元首。 对“苏联侵略东北之*益积极”及“破坏中国与其他 各国之领土及主权完整”表示强烈抗议。北京大学也 组织学生参与此次“反苏大**”。由于当时和*组 织失去了联系,董玉琛和何钊接收不到组织的指示, 对于是否参加这次**,她们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据 何钊回忆,当时她们认为这次“反苏大**”是由北 京大学反动势力组织,她们的真实意愿是不参加,但 如果不参加就会暴露身份。*后她们决定根据情况灵 活应对,如果同班的女同学参加**的人少,她们就 不参加。若大多数女同学都参加,她们为了防止暴露 身份就只能参加。结果,北京大学农学院大部分女同 学都准备参加这次反苏大**,她们便也加入到了游 行的队伍中。在中国民众反苏运动和**压力下,苏 联*终在1946年5月3*全部从东北撤出。1946年的“ 反苏大**”是一场没有*派发动的,**自发的民 众爱国运动。后来,何钊与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向组 织汇报,她们的做法得到了组织的肯定。董玉琛在与 何钊一起参加革命活动的过程中,对旧社会的各种* 败事情感到不满,对被压迫者十分同情。通过同学介 绍和阅读革命书籍,觉得中国***主张男女平等, 反对剥削和压迫等政策正符合她对理想社会的设想。 她看到身边的***员作风正派、待人诚恳,特别是 ***员在各种斗争和工作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的精神感染了她。董玉琛便暗下决心要向***员 学习,争取早*成为他们中的一员。1945年12月12* ,在何钊和李龙的介绍下,董玉琛成为了中国*** 预备*员。1946年3月12*,董玉琛通过了组织的考 察,顺利转为正式*员。1953年,董玉琛在回忆当时 入*动机时写道:“当时看到八路****坚持抗* ,解放区讲**,讲平等,***反动派***败堕 落,社会上贫富悬殊,尽是欺诈压迫,而解放区*民 一家,上级下级相互爱护,***反对***的统治 ,他们主张的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有饭 吃,人人有工作的社会,我所见到的***员作风正 派,待人热诚,我愿意和他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社会 而奋斗,因而加入了***,这是我当时入*时的思 想。” P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