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陶瓷文化

江西陶瓷文化
作者: 编者:陈雨前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22
折扣购买: 江西陶瓷文化
ISBN: 9787550048287

作者简介

陈雨前,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景德镇学”创始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撰写和主编《中国古陶瓷文献校注》《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景德镇陶瓷史》等。

内容简介

第五章 江西名瓷 第一节 概说 江西作为物产丰饶的地区,一直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而伴随人类文明一同产生的文化及器物,正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见证者。早在2万多年前,江西地区就有陶器出现,它是现今发现最早的陶器。 自此之后,随着窑炉搭建工艺与制瓷工艺的不断精进,江西瓷器制作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窑场林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窑口层出不穷,吉州窑、南丰窑、七里镇窑等制作出各具地方特色的瓷器,甚至开始出现集不同装饰技法于一身的陶瓷作品。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可以说,在唐宋之前,中国陶瓷生产尚处于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时代,唐宋之后则是江西独领风骚、成为中国陶瓷代言的时代。也正是因为具备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各朝各代陶瓷匠人的不断努力,江西陶瓷创造出了多种装饰方式,如青花、釉里红、五彩、颜色釉、粉彩、珐琅彩、新彩等。其中新彩是相对于古彩而言的,也称为洋彩,是光绪时期先由德国传入日本,再输入中国的瓷器绘画颜料 。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改进,其艺术特征更为凸显,由于颜色丰富、局限性小,所以其很快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也正基于此,江西出现了诸多采用不同工艺手法制作的传世名瓷,如黑釉木叶纹盏、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九桃天球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红三鱼 纹高足杯等,无一不在诉说着江西制瓷的悠久历史与精湛工艺。接下来,我们便一起领略江西多式多样的名瓷风采。 第二节 吉州盏 吉州窑最具特色的是黑釉瓷,早期由于黑釉不是最引人喜爱的瓷釉色彩,历代产量都不高,但到了宋代,为了观茶色和斗茶风尚的需要,黑釉茶盏开始大量烧制。因此,吉州盏成为吉州窑的代表器物。 宋代,吉州盏不仅产量大,而且装饰技法多种多样,如树叶纹、剪纸纹、彩绘纹、剔釉、剔釉填绘和玳瑁釉等。这些装饰设计构思新颖,在宋代瓷窑之中独树一帜,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木叶盏按装饰可分为三叶盏和单叶盏两类。吉州窑单叶盏树叶纹多见于茶盏内部,在浅黑的釉地上饰以一片深秋时节的黄色叶片,或一片大叶居中,或一片小叶居侧,也有在盏口以下饰以半个叶片,树叶的筋脉清晰可见,达到了突出树叶纹路的目的。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吉州窑单叶盏装饰的多为干枯、残破的桑叶,这种装饰于静穆漆黑釉面上的残叶,不仅使装饰意境富有禅趣,且与佛教以“树凋叶落”暗喻妄念、烦恼已断的清纯心境有关。 剪纸历来为农村妇女的闺中之作,于新婚或佳节之日将剪好的红色纹饰纸贴于窗前屋内用以增加喜庆气氛,甚至有妇女儿童服装鞋帽上的绣花也以剪纸纹打底。吉州窑匠人将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剪纸成功地移植到瓷器上,从而赋予吉州盏以艺术美感,这是吉州窑匠人的一大创造。常见的剪纸纹饰有双龙、双凤、折枝花果、花朵、花卉飞凤、梅花竹枝和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金玉满堂等吉祥语。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属于吉州窑较为知名的作品,圆唇,束口,深腹,圈足。器身以黑釉为底,盏心饰以木叶纹,叶脉呈黄褐色。吉州盏依器型可分为斗笠盏、束口弧壁盏和深腹盏三种,木叶纹盏即属于束口盏一类。北宋末期,民间饮茶风俗达到高峰,依宋徽宗《大观茶论》所述,茶色“以纯白为上真”。因此,宋代的茶盏以黑色为贵,祝穆《方舆胜览》也曾言“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黑釉底色的木叶纹盏正符合此类要求。同时,吉州窑木叶纹盏所用树叶多为桑叶,符合“桑叶能通禅”的审美取向。而江西以吉州禅宗寺院数量最多,吉州窑遗址所在地与本觉寺相邻,窑址中亦发现不少与寺院相关的瓷器标本。因此,木叶纹盏的出现与流行,应与禅僧的需求和审美影响有一定联系。 除木叶纹盏外,吉州窑还盛产玳瑁釉瓷器。此类器物烧成之后器壁黑色的底釉与姿态各异的黄褐色斑纹,与天然玳瑁极为相似,别有一番情趣。玳瑁釉是一种窑变釉,在器物外壁上先施以一种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釉料,然后再随意甩洒一种氧化铁含量较低的釉料,烧成时产生交融、流淌,千变万化,巧夺天工。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中国素有“瓷之母国”的美誉。在中国陶瓷文化版图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是一个颇具识别度的显赫坐标。想讲好中国陶瓷故事,就要先讲好江西陶瓷故事。世界想认识中国陶瓷文化,就要先认识江西陶瓷文化。江西陶瓷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研究和传播江西陶瓷文化,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有助于推动陶瓷艺术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