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80
折扣购买: 侠气敢横三尺剑(建安七子传)/中国文脉系列
ISBN: 9787511349323
王张三,自由撰稿者,通经史、善辞赋、精书法、擅乐理、晓天文、涉数术,喜好古典文学,对建安七子等人极为钦佩,好读建安七子词赋,常欣然模仿。
东汉末年很普通的**,当傍晚的暮光快要吞噬 残留的夕阳余晖时,太山都尉孔宙听到从书房传来琅 琅的读书声,他感到短暂的知足。在这乱世中生存, 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枉为孔子的**9世孙, 却无力实现圣人的遗志。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汉和帝在 位期间,而今他已经是7个孩子的父亲,东汉也在这 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换了6位皇帝,而且 基本上无一例外都是儿皇帝。如今这个桓帝,即位的 时候也不过15岁,现在已经过去了11年,桓帝依然在 位,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孔宙禁不住叹了一口 气。 妻子走到丈夫孔宙的身边,安慰道:“如今夫君 已经平复了泰山的动乱,老百姓们个个都称赞你,你 为何还愁眉不展呢?” “没有什么。你好好照顾孩子便是。妇道人家, 不要妄议政事。” 妻子当然了解孔宙心中的烦闷,外戚梁氏一族专 权,朝廷又陷入了混乱不堪的恶性循环,而皇帝又无 所作为,终*沉迷女色之中。任何一个有担当的为官 之人都会为此寝食难安的。多年的相濡以沫让这个贤 惠妇女只是希望能够担当一个倾听者。 她摇摇头,想到刚刚老百姓特意送过来的新鲜梨 子,便叫下人叫儿子们来吃梨。 4岁的孔融正在书房里诵读《孝经》,他是机灵 的小孩,深得父母的喜爱。他们几个兄弟的关系也和 谐融洽。 母亲要孔融分梨给兄弟们,他当仁不让,按照长 幼顺序,依次给兄弟们分了梨,*后只剩下一个*小 的梨子,他留给了自己。孔宙问道:“为什么分给自 己*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道:“长幼有序,我应该尊敬兄长。” “那弟弟还比你小呢?” “弟弟年幼,我*应该爱护弟弟才对。” 孔宙夫妇听到自己4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道理 来,感到**欣慰。他们一家一向以身为孔子的后人 而自豪,因此对孩子的管教也格外严苛,这才能不辱 没先人的圣名。孔融的做法恰恰证明了他们教育的成 功。孔宙夫妇自此*加喜爱聪明伶俐的孔融,而街坊 邻里也一向称颂孔融诸兄弟的懂礼守节。 到了孔融10岁那年,孔宙因有公事要到京师洛阳 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从未出过家门的孔融随父前往 。孔融早就听父亲提起过这个李膺,为人严明刚正, 甚至连侵犯边境的鲜卑人都害怕他,因为李膺抵达边 境后,他们归还了掠夺的财物。孔融自小在儒家经典 的熏陶中长大,对圣贤之人素来敬仰,而李膺无疑挑 起了他的好奇心。 “父亲,这个李大人既然那么厉害,为什么不把 皇帝身边的坏人打跑呢?”孔宙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 ,居然也对朝纲之事如此关注,不禁笑道:“李大人 也在努力,只是坏人太多了,要慢慢来。” 父子二人到了李膺的府邸,只见大门紧闭,不像 是要让他们进去的样子。孔融就问父亲:“待客之道 ,应当如此吗?” “这个李大人只接待自己的朋友,而我们于他而 言是陌生人,所以才会如此,并非有意怠慢。” 孔融眼见着父亲上前亲自叩门,交给门童一张书 函,孔融知道那定是父亲所书的请求求见的因由。半 个时辰后,门童交给父亲一封信,父亲亲启,读罢, 喜形于色。 孔融因而*加好奇这个李膺究竟是何方神圣,能 叫父亲这样的人也如此崇拜。在孔融眼中,父亲孔宙 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他从小学习的榜样。他于是 走到门童的面前,说道:“我是李伯父世交的儿子, 特来京都探望他。” 门童一听,也不敢怠慢,只得**孔融进了厅堂 ,端上了茶点,便去通报李膺了。李膺素来对待人亲 厚,听闻是世交之子拜访,便放下手中的公文,来到 了厅堂。见眼前的是一个黄毛小儿,得知是客人孔宙 那个有点名气的儿子时,便故意问道:“我与你父亲 有何交情呢?为何我从未见过你。” 孔融看到眼前的这个中年男子,确实是气度不凡 、温文尔雅,不假思索说道:“我的祖上孔子和您的 祖上老子曾经是师徒关系,所以我们两家也算是世交 了。” 在场的人都感到很吃惊,李膺自问也是阅人无数 ,却从未见过如此机灵的孩子,遂点头称赞。 这时,李膺的一个朋友太中大夫陈韪进来了,有 人便告诉他孔融是如何的聪颖。谁知道这个陈韪当着 孔融的面说道:“小的时候的聪明不过是口舌之辩, 长大了未必就是一个饱学多识之人。” 孔融丝毫不感到尴尬,大胆回应道:“想必您小 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人了。”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