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好妈妈必知的孩子心理学/走近童心系列

3-6岁好妈妈必知的孩子心理学/走近童心系列
作者: 张丽娟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3-6岁好妈妈必知的孩子心理学/走近童心系列
ISBN: 9787512707764

作者简介

张丽娟,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后攻读于中科院心理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和河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曾担任新闻记者、教师和电视节目主持人。 多年来,她以一个新闻记者的敏锐视角,洞察着妈妈和孩子之间的至亲微妙关系,致力于妈妈对孩子心理与行为影响的研究。同时,作为一位妈妈,她曾多次组织和参加了有关儿童心理研究的沙龙活动,在探索科学教养方法上收获颇丰,其独到新颖的教养观点,得到众多妈妈的认同和赞赏。如今,她不仅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更是妈妈们公认和推崇的一位“聪明妈妈”。

内容简介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说谎,通俗地讲就是说假话 ,即说些与事实不符 的话。“说谎”的概念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所说 的话确实是假话;第 二,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 听的人能够认为它 是真的(这种希望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只有在这三个 要素都成立的情 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说谎。如果所说的事情是假 的,但说的人并不知 情,这时我们只能说那是一个错误;如果所说的确实 是假的,说的人也知道 这一情况,同时也不希望别人相信他所说的,此时我 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玩 笑或者嘲弄、讽刺、隐语等。从这个界定来看,我们 通常认为的所谓的孩子 “说谎”,很多时候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谎。 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他 们对事物的真实面目 还不能准确辨识,甚至有时会分不清现实和幻想。正 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孩 子说大话,其实这有可能是孩子凭空幻想而来的。另 外,孩子的自我意识 正在逐渐形成,他们更多地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孩子说谎不仅能满足 自己的心理需求,有时还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中自己不 愿承受的东西,比如 上幼儿园、做错事后遭到父母的惩罚,觉得说谎是逃 避责任的捷径。 因此,当我们了解了孩子“说谎”的前因后果后 ,即使孩子已经出现 这种行为,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静下心来好好想一 想对策。面对孩子说 谎话,家长不能轻易上升到道德层面。 首先,发现孩子说谎不要立即当众训斥孩子。 一方面,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说谎行为时,切忌立 即气急败坏地责怪孩 子,而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这么做 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让孩子把事情的原委给你讲出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 实想法或需求;另一 方面,家长要充分地理解和帮助孩子,让孩子了解到 :不用说谎,只要自 己的要求合情合理,家长就会答应。这样,孩子以后 就不会用谎言来寻求 你的理解和支持了。 其次,表扬孩子说真话。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并且向你说了真话,家长首 先要站在理解孩子的 角度上,对他这种敢作敢当的行为给予肯定,告诉孩 子不管是有意还是无 意犯了错误,都不要说谎话,说谎话就等于是错上加 错。然后,家长再根 据孩子的错误行为,帮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并告诉孩子解决事 情的正确方法。 最后,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实事求是的做人品格。 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爸爸妈妈通常是他们最喜 欢模仿的对象,因 此,家长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平时的生 活中,家长要教导孩 子正确认识和适应社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区分交 际语言与谎言的不 同。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说与事实不符 的话,给孩子一个正 面的模仿对象。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运动是件非常快乐且重 要的事情。孩子上幼 儿园了,家长不需要再为他们的站、立、走、跑费太 多的神了,他的动作 也变得灵活、自然。 很多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家长回到家里还要被孩 子缠着一起做运动, 比如赛跑等。尽管某些运动在家长看来没什么意思, 可孩子百玩不厌,这 时候,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孩子,尽管家长上了一天班 很累了,下班回家后 很想休息。因为这比让孩子多学几个英文字母或多背 几首唐诗有用得多, 通过运动,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另外,时逢节假日休息,家长还要多带孩子到户 外运动,尽情地跑、 跳、玩耍,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能,增强体质, 还能发展孩子的协调 能力,学习与其他孩子交流的方法等。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