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儿童文学选粹(北岳中国文学年选)
作者简介
崔听平,1973年出生,辽宁新民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太原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
记得刚开始时,红菊还有点不自信,怕给我理不好, 所以每一推子、每一剪子,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 我鼓励她说:“红菊,用不着这么拘谨,像‘蚕食’ 一样,你下手狠一点没关系,大不了剃成一个光头呗!” 红菊羞怯地说:“那怎么可以,叔叔是大知识分子, 看您平时穿衣服都那么讲究,我要尽量给您修剪得**一 点嘛!” 谁能想到,这一修剪,不知不觉,就是三十年。 仔细想了一下,三十年来,除了这个理发店,除了红 菊,我竟然一次也不曾在别的理发店理过发。可见我的恋 旧之心有多重,对自己熟悉的环境,有着怎样深的依赖。 红菊先是学会了给男性顾客理发。不同年龄的顾客, 发型自然是各不一样的。红菊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很快 掌握了十来种不同的男性发型的修剪风格。 , 后来,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心灵手巧,红菊又学会 了*多为女性顾客做美发、卷发和修剪发型的手艺。没过 几年,她就成了这个理发店的“当家师”。教红菊手艺的 杨师傅,干脆把自己的位置也“让”了出来,放心地交给 了她,甚至还让她带起了徒弟。 在理发店里给客人洗头、端茶、递送毛巾、干些杂活 儿的小学徒们,那些从乡村来的男孩子、女孩子,每过一 两年,就会换成一些新的面孔。每一个新来的细哥、细妹 ,跑前跑后的,无一例外都是“红菊姐”“红菊姐”地叫 着。 红菊告诉我说,这些细哥细妹,有的是她那个垮子的 ,有的是老家附近垮子的,都不愿意在家里待,非要出来 不可。有的去广东中山、浙江温州一带打过工,到了那里 又想家,就又跑回来了。店里每次有人回垮子,总是有人 缠着要跟着来。可是理发店就这么大,哪里容得下那么多 人! 我问红菊:“以前的那些细妹子呢?不是都做得好好 的吗?” “翅膀硬了,飞走了。”红菊说,“有的学到了一点 手艺,自己找到了大一点的美发店,那里工资也会高一点 ;有的在这里吃不了苦的,出去找别的工作去了;还有的 是让家人喊回去,回家帮着插秧去了。” 是啊,这一茬一茬的,也许是在人们的匆忙和忽略中 ,就不知不觉地长大了的山区少年,多像是一小群一小群 乡间椋鸟,一到春天,就纷纷飞出了自己的小垮,飞到了 一些陌生城市的角落里,去寻找各自的生活和前程。到了 农忙时节,他们有的还会记得,要返回家乡去春播、夏种 和秋收……这些少年人,一定也像椋鸟一样,早早体会到 了人世间的冷暖和生存艰辛。 有一次我又去理发时,看见店里新来了一个面容清秀 的小姑娘,正在学着给客人洗头。小姑娘的模样,和当年 我初次见到的红菊十分相像。 红菊说:“这是我妹妹,她叫红菱,书念得不好,念 不下去了,也不愿在家里待了。” “难怪你们这么像呢,原来是亲姐妹。”我笑着说, “红菊,红菱,你们姐妹俩名字都很美,谁给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