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隐渔传(精)

敬隐渔传(精)
作者: 张英伦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1.50
折扣购买: 敬隐渔传(精)
ISBN: 9787020117871

作者简介

张英伦,编辑,1938生,天津人。毕业于北大西语系和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室,研究生。历任社科院外文所实习研究员,研究生。历任社科院外文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6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法国文学史》(合作),传记《大仲马》、《莫泊桑传》、《雨果传》,小说《被诅咒的孩子》、《玛尔戈王后》、《茶花女》,主编传记《外国名作家传》,专著《外国名作家大辞典》等 。

内容简介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不顾修院的戒律,“背着他 们,自修中文”,这种为弥补对母语的缺失而求知若 渴的自觉性,多么难能可贵!修院每周学习六天,上 午授课,下午自习。敬隐渔完成作业以后,便抓紧时 间在他那十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里闭门学中文、练书法 、读古今中文书。若有教师和同学来访,他还要巧妙 掩饰。凭着高度的自觉,聪明的他中文修养*进一* 。他那一手清秀的毛笔字,他的挥洒自如的中文写作 能力,他作品中表现出的丰富的国学知识,以及他向 人自夸的催眠术、看相、测字等国粹杂学,就是他在 白鹿乡修院时期背着传教士打下基础的。 天主教川西代牧区费力办修院,是为了培养严重 缺乏的本土神职人员,但结果并不如意。据统计,* 后成为神职人员的修生只有百分之十左右。杜昂在《 一**四年教务汇报》中坦承: 负责管理修院的两位同事对自己的学生十分满意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年轻人有朝一*都会成为教 士。对他们来说,神学班结束时是*大的考验。必须 承认,他们在备修阶段和外界的接触,以及他们在哪 怕是*正直的人群里呼吸到的半异教的空气,总会让 一些人离开我们。 “离开我们”的人中就有敬隐渔,而且他连** 拉丁班也只上了三年,就在一九一六年八月毅然离开 白鹿乡修院,去了成都。他的离去不是像四哥显耀那 样因为健康问题,不是因为学习欠佳,也不是因为“ 异教的空气”的影响,而是因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在他 心巾升起。他不愿再背着传教士们学习中文,他憧憬 着自由地用中文写作。另外,在学习法文的过程中, 他已经被法国文学深深地吸引,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 的法文修养,将来能够研究和翻泽这多姿多彩的文学 。 七年前,母亲为幼稚的敬隐渔选择了献身天主; 而今,刚到理智之年的敬隐渔选择了返回尘世。这一 转折,将让他走上一条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三*,为了体察大小修院百 年前的氛围,寻找敬隐渔这段历史的痕迹,笔者和夫 人来到彭州市白鹿乡。震惊世界的二〇〇八年“五· 一二”汶川大地震刚过去两年多。位于龙门山地质断 裂带的彭州市是这次地震的极重灾区,白鹿乡的灾情 尤其惨烈。鱼霞松在白鹿河上建的那座双孔拱桥,为 当地民众默默效力了一个世纪以后,一个桥拱被** 震毁,只有另一个桥拱还坚忍地残存。孟家林山腰的 大修院,近百年来历经大灾小难,半个多世纪以来缺 乏修缮和维护,被这场特大地震夷为废墟;礼拜堂的 白色大理石正面只有部分尚存,但也岌岌可危。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白鹿乡小修院原址建设的 白鹿中心学校,靠近山脚的百余米长的三层教学楼, 在这场大地震的瞬间被整个儿拱起三米多高,墙体裂 痕累累,居然屹立不倒,近千名师生得以安全撤离! 地震时六对新人和摄影人员共三十三人正在大修院拍 婚纱照,有人两分钟前还在楼内化妆,顷刻间,礼拜 堂正面的石块纷纷**,楼舍土崩瓦解,而在场者竟 无一人伤亡! 人们是那么珍视和怀念白鹿乡领报修院这座饶有 特色的历史遗迹,震后不久**文物局就着手照原样 在原址复建,而今它重又屹立在青山幽谷之间,引来 络绎不*的踏古寻踪的游人。 白鹿乡,神奇的土地!你是中法文化紧密接触的 那段历史的见证;一百年前,一个天才少年就是从这 里走向世界文坛! P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