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
ISBN: 9787521714302
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从事中国古代历史、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孔子大历史》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孔子大历史》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是罗振宇年度精选好书,获得读者的广泛欢迎。
引子 1868 年初夏,俄历6 月8 日,俄国征服中亚的事业正达到顶峰。 中亚明珠、“世界中心”,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名城——撒马尔罕。清晨阳光下,清真寺和邦克楼闪耀着湛蓝色辉光,长长阴影投射在鳞次栉比的土黄色平房上。 街市没了往日的喧嚣,全城死一般沉寂。几个持枪骑马者,身穿中亚花布长袍、裹着白色包头巾,沿着弯弯曲曲的街巷小心前行。他们其实是化装的俄军侦察兵,由31 岁的捷连季耶夫上尉带领。 骑兵们从空荡荡的城门进城,一路都是烧毁的民宅、散落的尸体,诉说着最近的惨烈战事。一路没看到任何活人,但深巷内,树荫间,似乎都有无形的眼睛在窥视。直到俄军营垒前,飘摇的军旗显示这里还未失守。他们高喊询问。刺刀闪亮,几只枪管从雉堞后面伸出来。毕竟,他们的装束太可疑了。 为免遭误伤,捷连季耶夫打马而去。 一个月前,俄军刚刚占领了布哈拉汗国这座名城:撒马尔罕,统帅考夫曼将军过于乐观,又带兵直扑汗国都城。但随着俄军主力西去,大量布哈拉军队涌进撒马尔罕,和城内居民一起发起进攻,试图消灭俄国驻军。留守的俄军只有一千人,其中一半是伤病员,他们固守军营,和六万多敌军展开了巷战。 俄军主力正在前线激战,得知后方起火,急忙回师。撒马尔罕的战斗已经进行了一周,没人知道守军的命运。捷连季耶夫上尉受命进城,探寻留守军队的下落。得知军营尚未失守,俄军主力进城了。城内还隐藏的大量武装人员,开始了巷战和围猎般的清剿。枪炮声、各种语言的 叫喊声在城市上空回荡。 在晚年,捷连季耶夫中将完成了洋洋三巨册《征服中亚史》,1868 年夏天的撒马尔罕还是浮现在他眼前:街道俨然如翻掘过的墓地;房屋烧成了废墟;丧失了家园和主人的鸽子,在硝烟飘散的天空中惊恐乱飞;焦烂的尸体堆积在狭窄的巷子里,被马蹄踩得吱吱作响;战马惊恐地颤抖,打着响鼻;猫和狗津津有味地啃食着尸体;烧焦的棉布长袍、人肉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 军营里的俄军士兵目光呆滞,默默无言。几天的巷战,他们减员四分之一。 在留守俄军中,有两位年轻画家:瓦西里·韦列夏金和尼古拉·卡拉津,都26 岁。俄军主力回城的场景,被他们用画笔定格。 画面左侧是进城的俄军统帅考夫曼将军,捷连季耶夫上尉应当也在其中。右下角是被俘的当地武装人员。这是19 世纪的“新古典主义”作品,比现实场景要干净、明亮一些,没有焦煳的裸体、腐烂的肠肚。 图中一名中弹的俄国士兵正跑向后方。在撒马尔罕巷战中,韦列夏金和卡拉津都参加了战斗,并把亲身经历画到了作品中。 画中对面是雷吉斯坦广场(The Registan Square),今日的名胜景点。这是6 月巷战之后的撒马尔罕,街道被拓宽,军营附近的民宅也被拆除了。正对着清晨的阳光,几座神学院建筑物只呈现出阴影轮廓。扛枪的哨兵站在城头,一门山炮俯瞰街 区,两侧是两门小型臼炮。街上的人和马投下长长的影子,带起缕缕黄尘,和烤制馕饼的炊烟混合在空中。 韦列夏金的作品很少描绘历史性“大场面”,多是人物肖像或小场景特写,宁静舒缓,带着一缕如烟的忧伤,展现着那个时代中亚的形形色色,远比照片生动、细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穿行于中亚列国。而在这本书里,我们将随着俄国军人的脚步,再度走进这片亚欧大陆最深处的陌生世界。 这是一次奇异的人文之旅。我们将穿越广袤草原,无垠沙海,翻越重重高山,进入绿洲,聆听游牧者的呼哨、清真寺的吟唱,还有关于王公贵族和荒野大盗的传说。 这是一程独特的艺术之旅。透过画家们的眼睛,我们将窥探中亚的山川和原野,牧人毡房、商旅驼队、喧闹巴扎、昏暗鸦片烟馆里的低俗表演,以及战斗、硝烟、血污和尸体。 这是一趟近代工业技术的怀旧之旅。古老的黑火药,前装滑膛枪,后装线膛枪,大炮的霰弹和爆破弹。近代化学工业、金属加工技术带来一次次军事技术革新,它们在中亚找到了最 极端的试验场。 还有近代光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摄影技术,它留下的影像真实而呆板。不仅有泛黄的黑白照片,还有新鲜的彩色照片。 是的,你没看错,一百多年前的中亚彩色照片! 但最终,这是一部战史。我们将欣赏将军们的睿智或笨拙,士兵们的勇武或怯懦,就像观赏一场拳王争霸赛。不需要太多的矫情和多愁善感。近代火药兵器已经把一切传统游牧、农耕社会驱赶到全球化大潮之中,无可逃避。而在这之前,波斯帝国的居鲁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大唐的苏定方、草原骄子成吉思汗、伊斯兰征服者瘸子帖木儿……大陆已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屠杀、征服。俄罗斯的征服,只是这一系列征服中的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 所以,没必要故作公允地指控胜利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因为经历过一次次冷兵器砍杀、硝烟烈火甚至核武器的毁灭战争,人类才走到了今天的“文明”世界。 但要感谢那些有名和无名的亲历者,他们记录下了走进陌生世界的新奇和困惑,以及和不同服饰、语言的人厮杀时的战栗和亢奋。他们记录历史,也成为历史。 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有时会想:“我们”到底是谁?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也许,“我们”就是我们的知识总和,我们已知的世界。 人类跨越山川与海洋,探索地层和太空,破译失传的语言,最终,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自我。 1. 入选“中国好书”《孔子大历史》、《南北战争三百年》学者李硕新作。本书作者李硕为边疆史专家,是《孔子大历史》《南北战争三百年》等佳作的作者,这两本书获得读者的广泛欢迎,《孔子大历史》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是罗振宇年度精选好书。 2.精彩讲述19世纪俄国在中亚的扩张历史。俄国何以拥有如此辽阔的疆域?今日所谓“中亚”代表哪些地区,那里的人民曾过着怎样的生活?19世纪首先进入工业文明的俄国正规军如何与沙漠游勇作战?从冬到夏,近一个季度的沙漠行军将面临怎样的困境?……你将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3.不仅是俄国征服中亚史,同时也是枪支、弹药进化史。除去对地理环境的侧重,作者同时将目光聚焦于19世纪军事技术的革新。“从火绳枪到燧发枪”“雷汞与锤发枪”“米涅弹和线膛枪”“火炮变成战车”,如果把书中对兵器的介绍章节提炼出来,读者将阅读到19世纪“兵器进化简史”。 4.200多幅纪实油画、彩色照片,让你“亲临”中亚,“亲视”战场。19世纪俄军占领中亚世界时拍摄保留的彩色照片;从军画家亲历战场后绘制的纪实油画;报纸杂志为展现中亚风俗曾绘制刊载的版画,作者多方搜集,用图片为文字注脚,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5.绘制超大高清地势地图,标注行军路线,还原战场,总览战争局势。作者在本书中特别强调了地势地图的重要性,了解一场战争,了解作战环境为首要前提,俄军在征服中亚遇到的一些列问题及做出的进军策略都与中亚奇特的地理环境有关,为此作者在书中刻意增加了俄军军事行动的地理环境描写。为本书特意绘制的高清地势地图,按照时间顺序将俄军的行军路线标注出来,既方便读者了解战况,又能把握总体局势。 6.有趣有料,故事性十足。彼罗夫斯基沙漠远征、“中亚之狐”惨淡退出中亚、“白马将军”战场上无往不利、瞎眼老妇的诅咒、人头之旅……这样的故事,有谁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