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40
折扣购买: 双循环新商机(掘金万亿城乡新市场)
ISBN: 9787515829845
孙文华,供职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高级经济师,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2019年获乡村振兴农文旅产业十大杰出人物奖(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颁奖)。社会兼职: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园区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新乡村建设)、商务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自贸区专委会主任助理、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委员会专项评审专家库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浦东新区研发机构联合会高级顾问、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MBA中心企业导师、南京农业大学MBA硕导。长期从事各类开发区经营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园区开发建设实践经历和经验,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过十余篇论文,参与并主持过国家级、市级区域产业规划及园区规划数十项。著有20万字的学术专著《治理城市病的规划探讨》《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政策、行动与方案》。
第 1 章 双循环的时代背景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过去四十年城市化快速扩张,房地产及汽车消费、全球化出口、城市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今城市化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全球化进程因为全球疫情受到影响,国内大循环转向新的经济要素,央地财政划分改革、集体土地改革、户籍放开,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新基建等成为近期媒体的热点词,这些都和城乡经济相关,城乡经济的背后是人和地的关系。 双循环大格局的背景下,仍然是城乡经济背后人和地的关系,我国正从城乡二元结构的城市化扩张时代转向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时代。城乡二元结构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以“户籍”为代表的人口限制流动和以“集体变国有”为代表的单向土地交易,拉开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改革激活乡村活力,乡村即将改变原有的功能和价值。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差异 城乡二元结构:户口 = 身份 = 待遇。土地 = 城市 = 财政。城市化期间,户籍代表区域差别的特征更为明显,人口落户放开之后,户籍则成为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身份差别。 “户口”让城里人就是城里人,乡下人就是乡下人 ? 我出生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原南汇区,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坐黄浦江摆渡轮从浦东过江到浦西时,听到的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是上海老太太对外地人或浦东人的称呼“乡下人”。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叫法,但听到的人就知道人家对农村人的歧视。那时候,浦西人就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而上海人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事实上,真正的上海人是浦东人,是原住民,而那时候浦西人贬低浦东人的地方是“身份”。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时代,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异非常大,我在初中毕业时,父母老师都要求我们考师范学校,毕竟读个中专就可以将农村户口转变成城镇户口,取得城镇户口,不仅可以享受到计划经济的“粮票”“油票”,还可以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城里人的福利。考入师范学校,同时入校的还有其他区的同学,和他们一比,我们的录取分数比他们要高出一大截,同一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市区孩子要比农村孩子的分数线低很多。那时候年轻的我们哪懂得很多,直到我开始研究城镇化经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户口代表“身份”,而“身份”代表着“待遇”。我们错过了很多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没有好好去理解和研究“城乡二元结构”背后的深层次原理。 在城乡居民之间,户口代表着身份差异。而在地区之间,地区户籍的差别开始明显,户籍代表了户口所在区域的经济差异。在改革开放初期,北、上、广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经济中心城市,那时候,“上海制造”还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奢侈品”,更多的,是因为收入差异。随着城市化发展,这种大城市一枝独秀的格局已经改变,渐渐形成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南北地区的经济差异。 可惜的是,上海人曾经引以为傲的“户籍”越来越不值钱。如今看看上海市中心的人口分布,在市中心内环生活的大部分是说“英语”的,在中环生活的大部分是说“普通话”的,在外环外生活的大部分是说“上海话”的。 众所周知,上海市中心的房子很贵,一般内环、中环、外环的房价是呈阶梯 形分布的,如果市中心的房价是每平方米9万元,那么,中环的房价是每平方米6万元,外环的房价是每平方米3万元。论有钱,“老上海人”在上海市的空间分布里已经退化到边缘了,“新上海人”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力,而且,基本也已经听不到“乡下人”的称呼了。 我们必须承认“风水轮流转”的现实,以“户口”为特征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了农村人口大量涌往城市,城市化让我们国家整体变得更为强大,让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社会的财富也在同一时期实现了重新分配,很多让我们“看不懂”的造富故事和破产故事不断地在我们的身边演绎。 2019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1.“双循环”作为当下的经济学热词,关注的人群颇多,本书是关于“双循环”的优质领先理论书籍。本书作者有近20年的区域开发工作经历,创新提出区域的PPTD运作理论,理论与实践并重! 2.本书的每个章节末尾都有商机解读与案例,为想要给自己的家乡经济发展出一份力的人提供商机,能够给读者提供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