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家国(1978-2018)/我的四十年丛书

四十年来家国(1978-2018)/我的四十年丛书
作者: 编者:(加)江岚|总主编:韩庆祥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107.60
折扣购买: 四十年来家国(1978-2018)/我的四十年丛书
ISBN: 978753395462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那时候这种处理中**乡来信的方式,也不是 只发生在我们这个地区。比起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取 消华文教育,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规定公开场合 不准公开使用中文,马来西亚的华人幸福得多了。 那时候大家都是如此小心翼翼地过活。大家确实在 报章上读到马中建交的新闻,在市区看到执政联盟 大选时在墙上四处张贴马来西亚***在北京与毛 泽东握手的图像,可是现实中大家都知道家中不能 藏有***的相片,即使是来自中**地的信函也 不能私藏。他们担忧,一旦被人发现,可能会遭* 各种反复审查。一直到80年代,马来西亚*警仍然 和马共互相交战,**也严格限制中**地书刊进 口。当时人们长期无法来往祖籍地,与中**地的 亲人隔*千里,又难以直接互通书信,于是便造成 “水客”这种古老行业得以延续。人们要想联系亲 人,可以由水客把信件带到香港,替大家从香港寄 出信件,又在香港设立收信地址,把信件收集了带 回南洋分发给大家。 水客行业其实很传统,自清代便有。他们*初 除了帮助南洋的华人与故乡亲人互相通信,还帮助 双方互通有无,比如带钱、带货、带药。但是,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马来西亚(当时叫马来亚) 的水客只能来往于香港,个人是不能进入内地的。 而南洋华人的家乡亲友,当时缺乏各类物资,生活 **困难。内地亲友一旦生活拮据,若能发信到香 港,拜托来往于马来西亚的水客或者居住在香港的 亲友,请他们转达信件给南洋亲人,就能得到生活 物资上的帮助。当个别水客应付不来时,“银信业 ”生意就旺了起来——自清代以来就有这样一个行 业。一般水客只能代理收信和接信,做不到带着大 量款项前往香港,银信公司则发挥向南洋散户集中 收钱的优势,把款项汇到驻港对接单位,再设法将 现金分散存入**的账户,赚取佣金和汇率的差价 。而不少大型**商,本来就在香港设站采购内地 药材,也会兼做此等生意。 如此的历史场景,是我们自小的槟城记忆。也 不知道从几岁开始,每两三个月,总要随着母亲乘 坐市内大巴,到市中心叫作“牛干冬”的那条大街 ,在其中一条横街转角,找那位坐在路边点着油灯 帮人写信的伯伯。母亲告诉他想要告诉广东家乡亲 人的话,他一边一字接一字地重复,一边一笔一笔 地写下来,写完后总要说“加一句话结尾吧”,续 上一句他总要念出来的“盼望将来两地安好,家人 团圆”。然后,这封信就被母亲带到**行,交上 柜台。母亲接着就从提着的大纸袋里取出旧报纸包 着的钞票,交给站在柜台后头的那位年轻人,由他 点算开单。记忆中,那位站柜台的叔叔似乎很熟悉 每个人,只看看信封上的名字地址,就微笑回应母 亲:“又寄钱给你哥哥了。” 一直到80年代中期,我上了中学,那时方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