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76.23
折扣购买: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研究
ISBN: 9787302587804
石磊:女,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人才所副所长,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心理系访问学者、日本“JST樱花计划”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科技外交,长期从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科技人才竞争等项目的研究,曾负责执行“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研究”项目,并参与相关部门委托国家重大人才战略和工程评估工作。先后参与撰写中国科协智库研究作品《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互联网人才发展报告》《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地图》等;并参与《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0》《创新对话与合作——新形势下科技外交的战略重点》的撰写工作。曾翻译出版《科技创新促亚太地区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先后承担科技部委托“面向科技强国的科技外交战略研究”“对美科技合作十三五规划研究”“G20国家科技合作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第六次、第七次中美创新对话专家组协调与部分研究工作,在《中国软科学》《科技日报》《学习时报》等期刊和重要媒体发表论文、述评等20余篇。
第三章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通过文献梳理不难发现,创造力是学界一直关注的 热点。学者从多角度研究创造力,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 型使该研究在范围与深度上不断推进。在理论构建的基 础上,一些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对涉及创造力或天赋 的项目进行了追踪研究,这使创造力理论对于实践的指 导作用日益得到体现。前面谈到的在我国青少年创新能 力培养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也使得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 创造力培养问题变得迫在眉睫。 当前,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的 重视程度也超出以往,因而对于创新创造能力的获得与 提升,不仅为少数早慧儿童和天才少年所有,更是全社 会的需求。但与这种预期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我国在 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仍须进一步厘清和 解决。基于此,为更清晰地从实证角度了解现状、发现 问题、剖析原因,本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以及数据的可获 得性,着重提出下列研究问题。 第一节研究问题 基于对文献的梳理与政策的研讨,课题组通过研究 设计,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 一部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发展轨迹如何 ?包括参赛规模变化情况、性别比例情况、获得学历情 况及工作领域情况。 问题2: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创新创造力水平发展 情况如何?包括创造力的核心要素的表现情况。 问题3: 影响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因素是什么?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氛围层面、学校和 家庭环境及个人层面出发探索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问题4: 从创新型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获 得哪些借鉴? 第二节研究设计及方法 本书的研究内容包括: 了解一部分科技创新后备 人才的成长轨迹,分析评价当代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的创新创造力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利用访 谈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 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现有培养方式与方法提供借鉴。本 书的研究设计见图321。 图321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问卷法 、个人访谈法和对比法。文献法用于对我国科技创新人 才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创造力理论基础与发展进行 归纳,对国内外青少年发展的实践进行总结。 基于创造力的基础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包 括回溯性指标和效能性指标的心理学量表,并对参赛组 和对照组实施了问卷调查。 运用个人访谈法,课题组对青少年科技竞赛的参与 者以及院士、“杰青”等学者就创造力发展问题进行了 访谈。 运用对比法,将参赛组与对照组在创造力发展的诸 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研究》是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创造力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共同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是科技政策、心理学、社会调查、教育学等多学科融合研究的典范。该书的完成得到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大力协助。该书以理论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抓取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回溯和调查了部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轨迹和心理发展特征,分析影响其创造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结合线下访谈和公开资料进行梳理,丰富了研究视角,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这对于较为全面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在当前国际科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该书还借鉴了典型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做法,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为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本书涉及如下主题: ?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研究的重要意义; ?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理论与研究方法; ?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创造力调查分析的结果; ? 典型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关键因素访谈总结; ? 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 ? 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