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属于你自己

让心属于你自己
作者: 雪漠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让心属于你自己
ISBN: 9787544345439

作者简介

雪漠,原名陈开红,1963年生于甘肃凉州,大手印研修专家、作家、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长。系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莞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文联委员、东莞市文学艺术界“先进文艺工作者”。现定居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系副村长。 由十七岁起拜师、深研、实修至今,精通经藏及佛教传统实修,系大手印传承者。于悟后起修,闭关专修大手印近二十载,创办了香巴文化论坛,为大手印文化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当代大手印之父”。 佛教专著有《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中央编译出版社)等。先后在法国法兰西学院、法国文人学会、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图书馆等高校进行大手印文化演讲,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甘肃省委、省政府等部门授予其“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德艺双馨”、“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文学著作有《大漠祭》、《猎原》、《白虎关》、《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等,心灵随笔集《让心属于你自己》、《世界是心的倒影》,已被列入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专题。

内容简介

人生为了什么?我这辈子做什么来了?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死后, 除了我的子孙,还会有人记得我吗?我这辈子做过的事情,值得他人所称 道吗?我与这世上庸庸碌碌的其他人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这世上会有我 ……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像羽毛一样,被业风吹来吹去,无着无落,没有 任何依靠,也不知道自己将要飘向何处。但年轻人们总是认为,漂泊不可 怕,人生的大意义也太遥远、太模糊,他只怕找不到他爱的人,只怕不能 刻骨铭心地爱一场。如果没有爱过,就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又有什么意 义呢?他只羡鸳鸯不羡仙。因为,他还没尝到红尘的苦,只期待红尘的甜 。他正沉浸在对爱的美好的期待当中,只想找到那个自己深爱的女孩。 在他的苦苦寻觅中,这个女孩终于出现了,她的笑容就像秋天的湖水 一样,清澈动人。女孩盈盈而笑时,他的心湖也像秋水一样,起着微微的 波澜。他的心里升起若即若离的喜悦与悲伤……那就是爱情吧。爱情的美 妙润泽着他的心灵,他不再满足于一种烟花般短暂的幸福,他想和女孩结 为夫妇,生儿育女,化为交颈柏,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永不分离。他不想 再做那漂泊的蒲公英,因为他有了不想失去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爱情。 但是,他不知道,爱情也是无常的。对爱的执著,正是让他远离自由 的原因之一。当他认知了世界那幻化无常的真相时,他就会明白一切都是 执著不来的,包括爱情。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无常,这个发现影响了 我的整个生命,它让我明白,我这辈子该做的就是写点对这个世界有益的 东西。我的文章能让人们变得清凉、清醒、快乐一些,人们读了我的文章 比没读要好,这就是我认为的“有益”。有的人看了一些时下流行的小说 ,变得更加消极、更加空虚,或者毫无收获,那么就不如不要花费宝贵的 时间去读这本书,这就是我认为的“无益”。我的文章对世界的这种益处 ,正是我说的“相对永恒的东西”,在无常中建立一些相对永恒的东西, 就是我说的那些该做的事。 我在《狼祸》“谈作家的人格修炼”一文中说过,少年时代对人生意 义的追问,曾让我陷入一种可怕的幻灭感当中,因为我发现整个世界都是 无常的,没有永恒。我不知道,既然终究都得死,这活着究竟有啥意义。 这种幻灭感的改变,是在我接触佛家之后。当我看到佛舍身饲虎和割肉喂 鹰时,我忽然发现了意义。这意义,便是那精神。那虎、鹰和身肉,均已 化为灰尘,但那精神却以故事为载体,传递给千年间活过的人。这精神会 照亮心灵,许多人因此离苦得乐了。这,便是意义。但是享受着红尘的甜 而乐不思蜀的人们,是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的。只有在生活渐渐露出它的 “真面目”时,他们才会开始思考人生。 毕竟,青春也罢,美好的事情也罢,爱情也罢,总会改变,它们都不 可能永恒。人在时光的洪流中不断起着变化,年少时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但很快就长出了白发,平滑的皮肤也起了皱纹。人,一天天变老了,爱情 也在绚烂之后渐渐归于平淡。人们不再满足于生活的平淡:结婚生子,过 着平凡的日子,喜怒哀乐不过为了一套房子、一两个孩子,或者几部车子 。人生是不是会沿着这死水般的轨迹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一些有智慧的人 们,这时就开始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生为了什么?我这辈子做什么来了?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死后, 除了我的子孙,还会有人记得我吗?我这辈子做过的事情,值得他人所称 道吗?我与这世上庸庸碌碌的其他人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这世上会有我 …… 他还会发现,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即使有了爱情,他也想明白人生 的大意义,明白自己对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价值,找到他的使命。这时他 才发现,原来这追问比爱情更加重要。他还发现,无论工作还是家庭,都 有着让人无可奈何的苦:物价不断上涨,想活得更好,收入就要比它冲得 更快;公司里总有一些小人,有时还不免为小人做嫁衣;誓愿白头偕老的 两人,结婚之后,尤其生子之后,总会因为小事而发生争执,甚至吵得不 可开交……其他不愉快的事情,也随之不断发生着,这就是佛说的“有漏 皆苦”。 香烟美酒无法稀释生活的苦,彻夜狂欢无法排解生活的苦,一时得意 无法掩盖生活的苦,连爱的甜蜜都无法弥补生活的苦。无论能不能得到追 求的东西,生活的苦都没完没了。苦,才是生活的本质。“多想从这无穷 无尽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啊!”一旦产生这样的念头,他们也就有了一点出 离心,开始寻求解脱。 为什么生活会这么苦呢?因为人们的欲望在不断膨胀着。当人们还是 孩子时,快乐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当人们发现自己能拥有更多东 西的时候,就总想拥有更多,总想过得更好。这就是我们堕入那“罗网” 的开始。所谓的“罗网”,实际上就是诸多的贪婪、仇恨、愚痴、傲慢、 嫉妒,它们让我们受到迷惑,得不到清凉,得不到解脱,心中不自由,却 又不知所措。 这时候,有的人祈求诸佛菩萨的救赎,有的人却开始反思人生,追寻 生命的真谛。尤其在身边的人忽然死去时,他们会猛然感觉到一些什么, 然后就有了一种使命感,开始寻找一种信仰。 因为,当他们看见那些昨天还有说有笑的亲人、朋友,今天突然死去 了,就会发现生命的无常,这时,他们的心里会生起一种沧桑感,发现死 亡离自己并不遥远。他们也许会想:他按揭买下的房子怎么办?他的妻儿 怎么办?他的父母怎么办?几十年后,还会有人记得他是一个多好的人吗 ?……他们还会发现,眼前这片草坪,曾是群雄决战的沙场,弥漫战火硝 烟,染满了淋漓鲜血,但今天,却变成游人野餐的地方,充满了宜人野趣 。当年群雄争得头破血流,却留不下任何痕迹。在生命的无常面前,诸多 的纷争、纠斗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此外又有什么意义呢?当年,释迦牟 尼佛正是因为数次目睹死亡而受到震撼,才生起了出离心,放弃王位,开 始追寻真理。 当你明白了这一切,就会品出红尘的苦,你慢慢品那无常的苦,就会 看破红尘,生起一种强烈的出离心,有的人就会开始修道,寻求一种真正 的解脱。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