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
ISBN: 9787506371254
陈世旭,1948年生,江西南昌人。当代作家,曾发表《小镇上的将军》、《镇长之死》、《救灾记》等优秀中短篇小说。还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以及散文随笔集等十余部作品。 现任江西省文联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一、开国的和落寞的两代先祖 明天启六年(1626),八大山人出生。 在正式开始叙述八大山人人生之前,我想有必要 对朱明王朝的几位君主费一些笔墨。权作为序幕。 在朱明王孙八大山人的皇族中,有三个人对他最 具决定性的意义。一个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 一个是他的九世祖宁献王朱权;一个是大明王朝的终 结者崇祯帝朱由检。 我们先说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没有这样一 个开国先祖,就不会有八大山人浸透在血液中的皇族 自豪,不会有他骨子里那么强烈的孤傲不群,以及他 性格中那么尖锐对立的种种矛盾。 多少年后,在苦难中颠沛流离的八大山人的心目 中,最能够支撑他内心的骄傲、他的精神世界的,必 是这位功业盖世的祖先、大明王朝的缔造者。 朱元璋,一个赤贫农家的儿子。父母、祖父母皆 为拖欠税款者,在干旱和时疫肆虐的淮河流域到处躲 债。四子二女,大多无力抚养,或送人或嫁出。朱元 璋是其中大难不死的最小一个。 十四世纪三十年代,元朝开始进入末期。赋役沉 重,灾荒不断,民不聊生。淮河地区已成红巾军叛乱 的摇篮,做算命先生的外祖父、一个反抗过蒙古征服 的老兵给朱元璋的脑子灌满了种种魔法事件和冒险故 事。 接踵而来的旱灾、蝗灾、瘟疫、亲人的暴死、逃 亡,充满朱元璋的童年与少年。当上皇帝后忆及此事 ,仍难抑悲痛之情:“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 尺,奠何肴浆!”(朱元璋·《皇陵碑》) 十七岁,做了和尚的朱元璋托钵流浪,再回寺庙 已变得高大而强壮,面有皱纹而痘点斑斑,颚部突出 ,让人望而生畏,预示着将来的不凡。三年流浪,他 眼界大开,饱经历练,铸就了坚毅与果敢,也变得残 忍与猜忌。 二十五岁,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打仗时 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都上交,得了赏赐,又分 给大家。好名声在军中广为传播。又粗通文墨。郭子 兴视之为心腹,去其乡野小名“朱重八”,赐名“朱 元璋”,字“国瑞”。“元”者始也,“璋”者美玉 也,人才也,利器也,引申为灭“元”之“璋”也。 并将二十一岁的养女马氏嫁之,朱元璋因此有“朱公 子”之称。 非凡的眼光与胸怀,让朱元璋在血腥的历史中脱 颖而出。 在红巾军的内斗中拯救主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招 兵买马,网罗人才;肃整军纪,争取民心;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建立稳固的根据地;鄱阳湖水战灭 陈友谅;平江战役灭张士诚;阴杀小明王韩林儿。一 三六八年,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 从一三六七年开始到一三九六年结束,朱元璋对 北元进行了八次北伐,最终灭元。 历经十六年的戎马生涯,朱元璋面对的华夏大地 ,千疮百孔,一片凋敝。开国之君以其雄才大略和阴 险狠毒,重整山河: 发展生产,与民休息;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和赈济灾荒;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为无房百姓提供 住房。“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食, 无依者,给以屋舍。”(《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三)改 革官僚机构,处死宰相胡惟庸,杀开国大将蓝玉,前 后株连杀戮四万人;废除大都督府,将军权集于皇帝 之手;分布人口生存空间,实施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 、历时最久的移民。由此奠定大明帝国为当时世界最 强盛国家的基础。 诛杀贪官,严行吏治。登基即诏令天下:“奉天 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 ,决不宽贷。”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 一时几万贪官人头落地,受不同处理者不计其数。其 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惩罚之残酷,震 慑之强烈,旷古未有。从登基到驾崩,贯穿始终,从 未减弱。 “检校”特务,遍布朝野,监控官员。将亲军都 尉府改为锦衣卫,授以侦查、缉捕、审判、处罚罪犯 等权力,由皇帝直接掌控。锦衣卫大兴剥皮、抽肠、 刺心种种酷刑,大臣多人被廷杖毙于殿上。 强制兴建学校,选拔学官。规定科举考试命题不 得出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只能根据指定观点;文体必 须分成八个部分,为“八股文”。 决不允许有任何离心因素存在。把“寰中士大夫 不为君用”者皆可杀掉写进法律。(参见《明史》卷 九四《刑法二》)隐居被看成与朝廷对抗。 一三九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洪武三十一年,七十 一岁的朱元璋病逝,葬于孝陵。后事简朴。 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 接踵而来,一派盛世景象。经过朱元璋、朱棣两朝整 治,建立起中国封建时期最完善的官僚机构和国家管 理体系。明朝因而属于封建制度的最成熟期。至明英 宗幼年即位时,“海内清平,万邦来朝”。 接下来,该说到八大山人的九世祖宁献王朱权。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