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宠将陈诚/中华民国史丛书

蒋介石的宠将陈诚/中华民国史丛书
作者: 孙宅巍
出版社: 河南人民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23.94
折扣购买: 蒋介石的宠将陈诚/中华民国史丛书
ISBN: 721500595X

作者简介

孙宅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发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多次赴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地出席相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美国多所大学作学术报告。主编的学术专著《南京大屠杀》列为国家“八五”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译成日文出版。

内容简介

生命的终点 陈诚早在1948年于上海施行胃部手术时,即已发现肝脏有中等程度的硬 化现象。此后,多年来不断对肝脏功能及肝硬化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作定期检 查和经常性治疗。 1964年9月3日起,陈诚连续腹泻,体重遽降,虽予药物及营养治疗,亦 未见效。10月14日,由陈耀翰医师陪同巴大维、张先林两教授,共同会诊, 发现肝脏肿大,甚坚硬,表面有蛋形硬块,诊断为肝硬化合并肝癌症。20日 ,陈诚赴荣民总医院作放射及肝功能检查,发现右上腹部硬块与临床诊断相 符。主治医师遂遵蒋介石、宋美龄之嘱,于陈诚官邸设立设备完整的临时病 室,并指定两名医师、3名护士及1名营养专家,日夜照顾。旋将腹泻症有效 控制。27日作肝脏穿刺扦查,经病理分析,确诊为肝癌。鉴于当前世界各国 对肝癌尚无有效药物治疗,而放射疗法亦无法根治,故决定以支持其营养及 解除其痛苦为原则。蒋介石命立即成立医师诊疗小组。遂聘巴大维教授、娄 克斯博士、张先林教授及陈耀翰医师等为顾问医师;指定沈彦医师为主治医 师;董玉京、陈良甫两医师在陈诚身边值班;国防医学院院长卢致德负责筹 划一切行政及技术事宜,并为诊疗小组负责人。11月,先后延请纽约娄克斯 博士、纽约癌症纪念医院院长大维。卡诺夫斯基博士专程赴台会诊;同时, 函请美国内科权威罗尔博教授,癌症专家盖洪博士、乔治.摩尔博士以及香 港放射线治疗专家等会诊。其结果,一致认为:肝癌之诊断殆无疑义;目前 各国实无根治肝癌之疗法;任何放射性以及中、西药物等治疗,除可能增加 患者之痛苦外,实无甚效用;治疗之准则厥为支持其体力以及灭除其痛苦, 尽可能予以延长其安适而无苦楚之生命①。 经一月余时间,连续使用营养、止痛药物,陈诚一度食欲增加,消化良 好,精神、体力俱见增进,已能在花园散步,逗弄依偎膝下的孙子、外孙。 但癌肿则继续增大,并转移至左肺下叶。 1965年1月17日,陈诚突患重感冒,合并支气管肺炎,病状持续两周之 久。经对症治疗,急性症状逐渐消失,但体力及精神迅趋下降,食欲消失, 两腿浮肿,腹水增加,肝癌增大至脐下,皮下现出出血性紫斑及黄疸。经再 请中医诊视,亦作肝癌之诊断,并认为无根治之中药疗法。 2月27日,陈诚体温忽降至35摄氏度以下,呼吸每分钟仅有8至12次,脉 搏增加至每分钟100次以上,血压亦逐渐降低,终日呈半睡眠状态。当晚, 医师诊疗小组发表了关于陈诚的第一次病情公报,内称:“医师诊疗小组及 各顾问医师决定治疗之准则及主要任务,均为安排如何使副总统获得安适, 所有治疗之方法均循此原则。”①公报的发表,实际上向公众宣布了医生们 已经束手无策。同日,美联社从台北发出了一条惊人的电讯,称陈诚已进入 弥留状态,其生命不会延长一周②。虽然陈诚身边的医生否认这条电讯的内 容为事实,但陈诚的生命日程表却证实了这条电讯的正确。陈诚在这天以后 ,一共又活了6天。 自3月3日起,陈诚已不能饮食。是日晨8时左右,他屏退医师、护士, 召长子履安带纸笔至其身边,口授遗言3条: 一、希望同志们一心一德,在总裁领导之下,完成国民革命大业。 二、不要消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国军民,共此患 难。 三、党存俱存,务求内部团结,前途大有可为①。 这66字的遗言,思路清晰,内容完整,是他对人们提出的要求,也应当 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然而,与陈诚一贯的思想、言论及当时台湾的政治气 候相比较,人们不难发现,其中竟未出现“反共”和“反攻”一类的词句。 这是出自偶然,还是陈诚临终有感?殊堪玩味。 4日上午,陈诚病情已相当危急,脉搏每分钟在百次以上,血压降至80 ;下午,他断断续续地向家人吩咐:“我很累,恐怕不行了,别人要来看我 的,你们不必再阻止他们,让他们进来,见我一面。”诊疗小组遂取消禁令 ,让各界官员及其亲友人内探视。5日上午,血压降至60;至10时以后,血 压继续下降,神志逐渐昏迷。下午1时10分,宋美龄前来探视弥留中的陈诚 。6时30分,陈诚呼吸已十分微弱,医生及其家属将卧室门关上,不再让人 们进去。7时5分,陈诚最终停止了呼吸,享年68岁。时其夫人谭祥,长子履 安、四子履洁、长女陈幸、次女陈平立于榻前;次子履庆、三子履碚在美国 读书,未及返回。3刻钟后,宋美龄再次前来与陈诚遗体告别。 台湾当局对于作为蒋介石副手的陈诚之逝世,极为重视,给予了特殊的 哀荣。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于5日当晚举行临时常会,作出决议,称 陈诚在其一生中,“革命圣战,无役不从,烛照机先,深谋果断”,“不辞 艰危,不避劳怨”;“镇抚东南,秉承总裁指示,贯彻党的政策,以土地改 革安定民生,以工业建设增强国力,俾克建设台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承担 反攻复国之大业”。蒋介石亦于当天发布“总统令”,特派“总统府秘书长 ”张群、“行政院长”严家淦、“立法院长”黄国书、“司法院长”谢冠生 、“考试院长”莫德惠、“监察院代院长”李嗣璁、“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 会主任委员”何应钦、“最高国防会议秘书长”顾祝同、“参军长”周至柔 、“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代主任委员”薛岳、“国民大会秘书长”谷正纲、 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谷凤翔组成治丧委员会,“敬谨治丧,以 示优隆,而昭崇报”②。蒋还下令:自3月6日起,全体军政机关、部队、学 校、团体等,一律下半旗10曰,并停止娱乐及宴会;公祭及殡葬之日,民间 一律悬挂半旗,并停止娱乐及宴会。台湾“国防部”亦下令,三军为陈诚服 丧,各单位自6日晨6时起至15日日落时止,一律下半旗志哀;官兵自6日起 至15日止,一律缀佩丧章;凡备有礼炮之部队,于6日中午12时,鸣放哀炮1 9响③。 陈诚遗体于10日上午,在台北市殡仪馆人殓。“总统府秘书长”张群为 主祭官。蒋介石、宋美龄前往含泪吊祭。其灵柩所用棺木,为采自阿里山颠 的天然香杉,直径2米,年轮达2 000个以上,费资约3万元新台币。 以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党政当局,为陈诚的逝世举办了极为隆重的丧仪, 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对陈诚效忠国民党、蒋介石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 评价。蒋介石亲题挽匾“党国精华”。蒋氏父子还在挽辞中,刻意将对陈诚 的悼念与“收复”大陆联系到一起。蒋介石书挽联曰:“光复志节已至最后 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 我元辅,岂无天乎?”蒋经国吊曰:“三十年导师中殂,忧国不忧身,少长 皆令照肝胆;千万里疆土待复,为河亦为岳,涕漬原许负弓旌”。陈诚夫人 谭祥亦仿其意,哀称:“结缡自卅载相守以还,怜君尽瘁邦家,临难每忘身 ,遗恨中原犹未复;易篑在一息仅存之际,顾我栖迟病榻,伤心成独活,那 堪白首不同归”。也有些挽辞,较为客观地颂扬陈诚:“孤岛扶危,竭尽心 力”。“武略文韬,大名垂宇宙;均田治水,至计赞中兴”①。 28名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和治丧委员,其中包括张群、蒋经国、严家淦 、谢东闵、何应钦、顾祝同、彭孟缉、黄少谷等,自3月10日下午6时起,至 翌日上午8时止,轮流在市立殡仪馆陪护陈诚灵柩。 8月28日,由旅菲侨团捐款、雕塑家陈一帆塑造的陈诚半身铜像,收入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历史人像室。P2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