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1.96
折扣购买: 蛤蟆的油(2025版)
ISBN: 9787573509734
黑泽明(1910-1998)。
日本导演。191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1936年,进入P·C·L电影制片厂,师从山本嘉次郎导演。1943年,处女作《姿三四郎》上映。执导的《罗生门》(1950)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蕞佳外语片奖;《七武士》(1954)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德尔苏·乌扎拉》(1975)获奥斯卡蕞佳外语片奖;《影武者》(1980)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90年,黑泽明成为首位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9年,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蕞有影响力的人物”。
大地震当天,从早晨起万里无云,残暑的阳光仍然炙人。蓝天如洗,晴空万里,使人感到秋高气爽。十一点左右,没有任何前兆的疾风突然袭来,把我做的风向标从屋顶上刮了下来。
我不知道这疾风和地震究竟有什么关系,但是我记得,上了屋顶重新安装风向标时还在想今天真奇怪,并仰头望了望碧蓝的天空。
在这次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发生前不久,我还和住在附近的朋友从家门前的大街上走过。
我家对门有一家当铺,我和朋友蹲在这当铺的库房背阴处,用小石子砸那头拴在我家大门旁的红毛朝鲜牛。
邻居家在东中野开了一家养猪场,那牛是用来拉喂猪的剩饭的。不知什么原因,那家主人头天晚上把它拴在我们两家之间狭窄的小胡同里。它吼了整整一夜,十分讨厌。我被它吼得一夜没睡好,看见它就来气,才用小石子砸它。
这时,我听到轰隆隆的声音。
当时我穿着粗齿木屐,正拿小石子砸牛,身体摇摇晃晃,根本没发觉地面晃动。朋友忽然站了起来。我正想问他去干什么,就看到身后的库房墙塌了下来。
我也急忙站起来。穿着粗齿木屐,在激烈摇晃的地面上是站不住的。我脱下木屐,像从船上站起来那样两手提着木屐也跑了过去,搂住了那根杆子。
这根电线杆也猛烈地摇晃起来。
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发了狂,电线被扯得七零八落,当铺的库房猛烈地颤抖,把屋顶上的瓦全都抖掉了,厚厚的墙壁也被震塌,转眼之间就成了一副木架子。不仅库房如此,所有人家屋顶上的瓦都像筛糠似的左摇右晃,上下抖动,噼噼啪啪地往下掉,一片灰蒙蒙的尘埃中,房屋露出顶架。传统式的建筑果然好,屋顶一轻,房屋也就不再坍塌了。
我还记得,我抱着电线杆忍受着强烈的摇晃时,仍然想到了这些,而且非常佩服日式建筑的优越性。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我遇事沉着冷静。
人是可笑的,过分受惊时,头脑的一部分会脱离现实,想入非非,看起来显得十分沉着。
尽管我在想地震与日本房屋构造等问题,下一个瞬间仍然想到了我的亲人们,于是拼命地向家跑去。
我家大门顶上的瓦掉了一半,但是没有东倒西歪。然而从大门到门厅的甬路石全被两厢屋顶的瓦埋了起来,门厅的格子栏杆全倒了。
啊,都死了!
这时,我心里竟然不是为此悲哀,而是有种莫名其妙的达观,站在院子里望着这片瓦砾堆。
随之而来的想法是,自今而后我将是孤身一人了。怎么办?想到这里我环顾四周,看到那位方才和我一起抱着电线杆的朋友,还有他从家里跑出来的全家人都站在街心。
没有办法,我心想,还是先和他们待在一起吧。当我走到他们跟前时,那朋友的父亲正要和我说话,忽又噤口不语,不再理我,直勾勾地望着我家。我受他吸引似的回头望去,只见我的亲人一个不少地从家里走了出来。
我拼命跑过去。
本来以为全部遇难的亲人们竟然平安无事,看来他们反倒在为我担心,看到快步跑上前来的我,无不如释重负。跑到亲人跟前,我本该放声大哭,然而却没有哭。
不,我哭不出来。
因为哥哥看到我,立刻大声斥责:“小明!瞧你那副样子!光着两只脚,成何体统!”
我一看,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无不规规矩矩地穿着木屐。
我急忙穿上我的粗齿木屐,同时也为此深感羞愧。全家人之中,惊慌失措的只有我一个。
在我看来,父亲、母亲和姐姐毫无惊慌神色。至于哥哥,与其说他十分沉着,倒不如说他把这次大地震看成趣事。
★黑泽明自传,诞辰115周年纪念版。
★颠覆想象,霸气墨镜背后的他竟然是:跟不上课程的“笨小孩”,崇拜哥哥的“小哭包”,26岁的“待业青年”,整顿职场的“10后”……还原拥有超·绝“反差感”的黑泽明。
★成为大师之前,一个普通人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你18岁时最想做的事未必适合你,但请相信,你做过的事都不会是无用功!
★去他的伪饰,我要做清醒又有趣的人:不妥协,不内耗,也不服输!
★闷闷不乐也没有用,还是要吃饭睡觉。感到羞耻也没关系,我会奋力踏上去,往前走。——黑泽明
★焕新装帧,酷炫镭射工艺,附赠精美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