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作者: 梁启超|译者:杜婷//孙拓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王安石传
ISBN: 9787547029381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被时人称为舆论界的骄子。他还是一位重量级的学者,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他的文章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纵笔所至不拘束,而笔端又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代表作《少年中国说》影响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内容简介

有史以来,中国各朝各代没有比宋朝更加衰败的 。宋朝为什么如此衰败,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 呢?最开始是因为宋太祖的猜忌之心过重,继而是因 为宋仁宗过于松散拖沓,最后断送在亲朋党派之间的 相互排挤斗争中。而王安石不幸恰巧遭逢这样一个风 雨飘摇的朝代,只能以自己的性命与时势相对抗,以 此表明自己的志向,明白了这些,才可以继续讨论王 安石的人生。 宋太祖之雄霸天下,实在是开辟了前代历史未曾 有过的局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以往的君主,有的起 兵于诸侯之中,有的起兵于草莽之间,有的凭借着讨 伐或者诛杀,有的凭借着篡改或者禅让。在周朝、秦 朝之前,作为君主的人,大概要与前代的尊贵君主共 同统治数百年,这是不必说的。至于汉朝与唐朝兴起 ,均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出生入死、将争夺天下 的群雄消灭殆尽,最终得到君主的位置,也实属艰难 。其次是曹操、刘裕等人,都曾先在天下立下大功, 得到民众的呼吁支持。再往下一等的,像萧道成、萧 衍这样的人,在朝廷已经从政很久了,为了得到梦寐 以求的位置已经处心积虑了很多年,等到羽翼丰满的 时候,将心中所想一举夺得。只有宋不是这样,赵匡 胤只不过是一个区区的殿前都检点,从一开始就未立 过显赫的功勋,也从来没有立志要做皇帝。然而陈桥 事变,当他还醉卧在床上的时候,黄袍已经披在他身 上了,就这样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国家,还不等太 阳落山,就已经功成名就了。所以他刚开始就对诸位 大臣说道:“你们各位贪图富贵,将我立为天子,假 如我有什么命令,你们能够听从我吗?”这句话当中 尽是恐惧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宋之前,夺得天 下的人靠的均是自己的力量,只有赵匡胤是依靠他人 的力量,他人可以夺取天下来给予我,那么也可以从 我手中夺得天下给予别人,这是宋太祖一辈子所惧怕 不安的事情,宋朝积贫积弱的的源头,也正是这个原 因。 凭借将士的力量拥立天子,是从宋朝开始的;依 靠将士的力量迫使天子下位,拥立各自的帅登位,这 样的传统是在唐代开创的。唐代各藩镇的位置均是由 后人子弟继承,这便是陈桥事变的先声。陈桥事变不 过是这些人做得更加过分的一件事,他们最大的嗜好 便是做一些超过个人本分的事。这样看来,天子之位 竟然可以由将士废除,真是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可怕的 了。即使不是这样,将士常常可以为了拥护自己喜欢 的帅就选择胁迫天子下位,宋朝作为宋朝,也日日不 得安宁了。宋太祖过于担心这件事,所以自从他从后 周的孤儿寡母手中篡夺皇位后,便无他事可做,日日 担心,把削弱宋朝将领的职权当作最主要的任务。藩 镇制度毒害天下,已经超过二百年,摧毁并清除这种 制度,有什么不妥当的呢?然而过去的帝王为什么会 开辟这样的制度呢,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起初设置 节度使这一官职,进而任命他保卫国家,如同城墙一 般。古今中外从没有听说哪个国家,把军队强悍看成 是一种忧患。但宋朝就不是这样认为的,从统治以来 ,就急切地削弱整个国家人民的权利,将所有的权力 集中于君主一人身上。从未考虑过,假若全国人民积 贫积弱,君主又利用什么来使自己强大呢?宋太祖说 :“自己睡觉所用的床边上,怎么能容忍他人在上面 酣睡呢!”然而他却从来没有想到在他的寝门之外, 还有人在惦记他呢。由此可见,宋太祖看到的仅仅局 限在卧榻的一侧,这就是宋朝之所以被称为宋朝! 汉朝与唐朝创立国家的君主,均有一统天下,使 国家兴盛安康的宏远志向,宋朝又有什么打算呢?从 五代以来已经存在的割据藩镇,绝大部分是由周世宗 削弱夷平的,宋太祖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其余的如 江南、四川、南粤等地,那里的君臣只知道舞文弄墨 、嬉戏玩耍,更过分的以淫乱暴虐为快。人心不齐, 大军将至之时,便闻风丧胆,意图投降。这些弱小国 家的灭亡,并不是宋朝使它们灭亡,而是它们自取灭 亡。而宋的北面是辽国,西面有西夏国,这是宋朝统 治几百年间的心头大患,而宋太祖却从未留意过。难 道说是宋太祖的智力不及他人?并非如此,只是宋太 祖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削弱国民与军队上,怎么还有余 力顾及这些呢? 自从石敬瑭割舍燕云十六州来贿赂契丹人,成为 历朝历代以来最大的耻辱。到了周世宗掌权的时候, 几乎已经可以雪耻了。公元959年,即周世宗显德六 年,军队获得三关大捷,这三关分别是瓦桥关、淤口 关、益津关。契丹人也为此而感到惧怕,如果再多给 周世宗一年的寿命,那么光复整个燕山地区,便是意 料之中的事了。即使是陈桥事变,也是发端于北伐, 当时将士们互相谋划,认为应该先立赵匡胤为天子, 然后再出征北伐。使得宋太祖可以乘着契丹气势凋敝 、惊恐不安之时,利用周世宗那些身经百战的军士出 兵北伐,这样的话,刘裕、桓温的功绩也是不难成就 的。既然不能马上北伐,曹翰向赵匡胤献上良策,即 出兵夺取幽州,却因为赵普的一句话被罢,难道说幽 州不应当取,也不可以取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 宋太祖惧怕曹翰夺取幽州之后,会如同唐朝的卢龙、 魏博那样形成可以威胁皇权的割据势力。从那以后, 辽国变得夜郎自大起来,将宋朝人民当作奴仆一样看 待。宋太宗时期,命兵北伐,全国大兴军旅,然而一 败涂地、死伤过半。宋太宗也被流箭击中,两年后箭 伤复发溃烂而死去。由此更加注意平息军队势力,不 敢再次北伐,只能俯首帖耳,交出本国税款的一部分 作为供辽的岁币。到了宋真宗时期,与辽人在澶渊( 今河南濮阳县西部)作战,史上称为澶渊之役,王钦 若请求迁都到江南(今江苏南京),陈尧叟请求迁都到 四川,如果没有寇准坚持宋真宗与辽作战,那么宋朝 时期的南渡,恐怕就不用等到绍兴(南宋高宗赵构的 年号)的时候了。即使有寇准的存在,始终也阻止不 了宋朝被辽逼迫签订所谓的平等条约。到了宋仁宗的 时候,进送给辽的辽币是原有的两倍,辽国的剥夺使 宋朝更加衰弱,这是诸多原因之一。 李氏一族自从唐朝以来,世代占据着银州(今陕 西横山县党岔乡)、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成为那 一代的霸主。他们的衣食全部仰仗中原供给,期望归 属宋朝已经很久了,当宋朝平定北汉以后,李继捧带 领李氏一族前来归顺,宋太宗将他封为彰德节度使, 想趁着这个机会强内御外,派遣官吏直接管辖夏州、 银州等四个州,选择杰出的将领安抚四州。鼓励并且 重用四州内的有识之士。这样既可以割断契丹的右臂 ,又可以使那些长期被他人雇佣的兵丁,以及崇尚武 力的民众能够各得其用,取得功名,从此宋的西部也 不需要再有忧虑了。然而宋太宗和赵普还是沿用宋太 祖的计策,绝对不可以将骁勇善战的军队、国家的财 政以及肥沃的土地交给那些英勇的大臣,正是这点使 李继迁叛变、回归故里。宋太宗重新任命李继捧为定 难军节度使,将四州土地重新归还,这仅仅是长了敌 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所以,最终李继捧向北 归附于契丹,李继迁总是诈降来帮助敌人、麻痹宋军 。等到李元昊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称帝建国,称霸 于西北。牵制了宋,并且使其不得不屈服于辽,以辽 为例开始向宋索取岁币,宋却没有任何抵抗的办法。 一个大国去侍奉一个小国,这样的事,在古今中外的 历史上是闻所未闻的。西夏国使宋更加衰弱,这是诸 多原因之一。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