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作者: 罗新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ISBN: 9787547743126

作者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2022),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和学术随笔《有所不为的反叛者》(2019)。

内容简介

后记 很多年前,初读先师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解析子贵母死之制那几篇时,我第一次意识到王钟儿(慈庆)墓志可能蕴含着一个值得深挖的故事。田先生去世后,我开始考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作为尝试,几次把这个故事当作讲座主题。不过真鼓起勇气动笔,是到了2020年春天,一边在线上课,一边写王钟儿。可是随着四月底北京放松管控,忙起别的事,这个工作就暂停了。2021年春我利用给研究生开的“北朝史专题”课,把已写的部分发给同学们讨论,同时继续往下写。基本上每周在课上讨论一节文稿,同学们提修改意见,对我的帮助当然是很大的,但我不敢保证同学们会有多大收获。可是,到六月上旬课程结束时,才写到孝文帝病逝。一放假又放下了。一本小册子,竟拖拖拉拉,《漫长的余生》演化成漫长的写作。今年春节后再捡起来,写了近两个月,终于勉强完稿。写得如此拖沓,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不知道这个写法是否具有学科的意义。现代历史学最鲜明的特征是解释性和分析性,不是单纯讲故事,更不是一味发感慨。讲述王钟儿的故事,谈不上太多的文献考订、史事分析或史学解释,无法紧贴某一两个备受关注的学科性主题,因此很难说是一项研究。可是我犹豫来犹豫去,无法挣脱这个故事对我的吸引,而且很显然,在完成这个工作之前,似乎也难以集中精力做别的事。尽管一定不是唯一真实的理由,我激励自己时总是说,这个故事值得讲述,因为主人公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弱者和边缘人,而关心弱者、为边缘人发声,不正是当下历史学人的重要责任吗? 写作就是生米做成熟饭,出版就是木已成舟,箭已离弦。田余庆先生常常告诫学生,要追求高境界,要写有分量的作品。我随侍先生有年,训诲无时敢忘,深惭资质驽钝,愧负期许。 诚如谢灵运的诗句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高境界自然不容易达到,不过心中既然存了这个追求,有了这个标准, 到了交稿的时候,总不免逡巡往复。 封禁之下,春已尽,夏未来,落英萧然满地。庾信有句:“无妨对春日,怀抱只言秋。” 罗新 壬寅岁春夏之际于朗润园 历史学家罗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比小说还好看,用新的语言讲不一样的故事。 在《万历十五年》《王氏之死》等著作风行多年后,中文世界终于迎来了一部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学科意义,叙事简洁优美的原创佳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打破常规写法,以小说一般的语言,把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用25幕“舞台剧”生动展示出来,诸如慈庆之死、天有二日、子贵母死、祖孙政治、悬瓠长夏等,让人读起来就放不下,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