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马攸木拉
作者简介
王昆,现服役于联勤保障部队,文学硕士。曾在国防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等培训学习。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边的莫云》《抢滩》《雅拉约古》,中短篇小说集《我的特战往事》《流苏》《绝非兵家常事》,长篇非虚构《六号哨位》《UN维和步兵营》等。曾获首届胶东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等。
内容简介
去结识骑兵,一直是我军旅生涯中的一个情结。 我的老家淮北地区曾经是彭雪枫的骑兵部队驻扎地, 而我的爷爷也曾在年轻时为当年的骑兵团长周纯麟当过几个月的通信兵。那些日子,我的爷爷除了要担负周团长的通信兵,还要喂养好周团长那匹披靡杀场的“白龙” 座骑。从小就无数次听爷爷讲述骑兵的故事,这让我对这个特殊的兵种无比神往。 即将在这四千米高原遇见一支现代化的骑兵队伍,这让我无比期待。在陆军某旅司令部岑参谋的引导下, 我们驱车前往玉树州结古镇二十多公里外的巴塘乡。巴塘乡拥有的巴塘草原,是著名的藏地草原之一。岑参谋说,草原上的骑兵区域,只是骑兵连的一个外训基地。 一个兵龄第五年的士官 —— 洛加才让是这里的负责人。 未见才让,已知才让。一路上岑参谋介绍,洛加才让就出生在这片高原上,因为内地来的士兵多少都会有些高原反应,所以组织上专门安排他在这里负责。 医疗队车辆抵达营区大门的时候,洛加才让正端坐在一匹高头黑马上,犹如黑塔。看着车辆驶入大门,才让手里的马鞭一挥,直指营区沙土大道,随后纵马向着营房奔去。 这里是当年西北军阀的军用机场,破败斑驳的泥土房子和炮楼仍显示出当年的烽火硝烟。营区内的一排黄墙红顶的现代砖瓦房,是新营区所在地。新营房是三年前才建设使用的。再之前,骑兵连人员都是挤在一处结构尚好的机场老房子里。一个通铺,百十人挤在一起, 一个响屁就能吵醒半屋子人。巴塘草原地处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一年十二个月差不多有九个月在下雪。每到夜晚,草原上寒冷不堪。上个厕所,在这里就是个大困难。几年前,上级下拨专款修建了这处营房。新营房除了一应俱全的士兵住所,全新的现代军马房也代替了过去四处漏风、由机场库房改成的旧马厩。 车子一个转弯,抬眼可见莽莽苍苍的巴颜喀拉山下, 黑压压的一群战马仿佛在缓缓涌动;山顶上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岑参谋说,一周前巴塘草原上刚下过一场大雪。而此时正值八月,在很多地方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雪山巍峨,藏乡淳朴,美丽的草原已然入秋。身着迷彩雨衣、骑着彪悍黑马的士兵正赶着上百匹军马向着我们的方向飒爽驰骋。岑参谋说,草原上值班放马的士兵刚才已得到通知:部队的巡诊医疗队到了,每位战士都速回营房参加体检。 车停下后,步骑班班长洛加才让为我们安排了一场骑兵科目观赏,展示一下草原骑兵的风采。营房外的青葱草地上,三名步骑士兵威风凛凛地手握马刀,整齐地端坐马背上。随着洛加才让发出的响亮口令,“双刀劈刺”“控马卧倒”“乘马越障”…… 战士们漂亮地完成了一连串精彩的骑兵战术。 骑兵们的战术是精湛的,但湿地草原上,他们长期野外骑行,很多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风湿或类风湿。一位新来的汉族士兵,大腿内侧溃烂。洛加才让说,这是骑跨动作没有把握住准确要领,被马背磨伤了大腿皮肉。军医们心疼地说,得找个办法避免。洛加才让却神色严肃地说:真正的骑兵,就是要磨出铜裆铁屁股。 在谈到巴塘骑兵连的未来时,洛加才让不免有些忧伤。随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草原骑兵势必日渐消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代替了骡马化,军马在军事上存在的价值大大降低。在“百万大裁军”中,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 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几个骑兵分队,以适应西部边防特殊自然环境的戍边需要,巴塘骑兵连正是其中一个。在已经拥有隐形战机和巡航导弹的时代,最后的骑兵们异常珍惜这种可贵的机会,每天仍然操练着传统的骑兵科目:马上斩劈、乘马射击、马场马术、乘马越障、野外骑乘、骑兵阅兵式 …… 青年军旅作家王昆一直是现实生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的文字脱胎于他常年或是处于战斗一线的真实见闻,或是行走在边藏的深刻生命体验。这部独特的藏区题材纪实散文集,便是他2016-2022年间,作为援藏医疗队员,在青海玉树高原和西藏阿里高原等地工作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品取材真实,感情充沛,以援藏医疗队队员的视角讲述出援藏医疗队及戍边军人默默而伟大的付出,表达出党中央对藏地各族人民的深切关爱,是一部深刻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