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精神分析(精)/巴什拉文集

火的精神分析(精)/巴什拉文集
作者: (法)加斯东·巴什拉|总主编:杜小真|译者:顾嘉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7.30
折扣购买: 火的精神分析(精)/巴什拉文集
ISBN: 9787100167789

作者简介

加斯东?巴什拉(1884—1962),法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新认识论奠基人、诗人、艺术理论家、批评家。早年在中学教授物理和化学,192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巴黎大学(索邦)哲学教授。1961年获法兰西文学国家大奖。主要著作有《新科学精神》、《梦想的诗学》、《空间的诗学》等。 译者简介:顾嘉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法语系统语法》,主要译著有《萨特,穿越1960》、《认识萨特》、《哥伦布元帅传奇的一生》、《远距离的男人》、《水与梦》、《火的精神分析》、《信仰与重负》、《在阳光与苦难之间》、《阳光与阴影》、《巴什拉传》、《看,听,读》、《文学空间》、《不要害怕科学》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火与敬重 普洛米修斯情结 一 火和热在各种迥然不同的领域中提供了解释手段,因 为对我们来说它们是一种引起无穷回忆、造成个人普遍而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历的机会。火于是成为能解释一切的 特殊现象。若一切缓慢变化的东西能用生命来解释的话, 那一切迅速变化的东西就可用火来解释。火是超生命的。 火是内在的、普遍的,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天空中。 它从物质的深处升起,像爱情一样自我奉献。它又回到物 质中潜隐起来,像埋藏着的憎恨与复仇心。它是一切现象 中唯一能够获得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评价的现象:善与恶 它把天堂照亮,它在地狱中燃烧。它既温柔又会折磨人。 它能烹调又能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它给乖乖地坐在炉边的 孩子带来欢乐,它又惩罚玩弄火苗的不规矩的人。它是安 乐,它是敬重。这是一位守护神,又是一位令人畏惧的神 ,它既好又坏。它能够自我否定:因此,它是一种普遍解 释的原则。 若无这种初步的价值评价,人们就不能懂得对于这种 最明显的自相矛盾的断言所持的容忍态度,也不能懂得这 种堆砌着高度赞美的形容词的热情。比如,18世纪末的一 位医生以怎样的温情和荒谬写下这样的话:“我认为这火 并不是一种猛烈的、翻腾的、刺激的、违背本性的热—— 这种热并不像煮食物那样冶炼习性——而是温和的、有节 制的、散发着香脂味的火,这火带着近似于血液的某种湿 度,像营养浆汁一样渗入异质的习性,把它们分离,使它 们变得缓和,把它们各部分的粗糙和棱角磨平,最终使它 们变得那样温和、清澈,以同我们的本性相称。”在这段 文字中,没有一个论据、一个形容词具有客观意义。然而 ,这段话多么令人信服!我觉得它融合了医生的说服力和 药物的渗透力。由于火是最有渗透力的药物,医生正是在 赞扬它时才最有说服力。总之,当我重读这段话时——这 段无法辩驳的对比,谁愿解释谁就解释去吧——不能不回 忆起那位戴着金表的善良而庄重的医生。在我还是孩童时 ,他来到我的床前,用巧妙的话语安慰我焦虑不安的母亲 。这事发生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在我们破旧的房子里。炉 火正旺,大人给我喝吐鲁糖浆。我舔干净勺子。散发着香 脂味的热气和芳香热气的药物的岁月今又何在? 二 我生病时,父亲在我房里生起火。他小心翼翼地架上 劈柴,在壁炉柴架中撒上一把刨花。要是点不着,那可是出 奇的笨。我想象不出谁干这活能与我父亲相比,他从来不 让别人生火。确实,18岁以前,我从不曾生过火。只是在 我独自生活时,才开始照管壁炉。但是,我从父亲那里学 到的拨火的艺术一直是我引以为荣的事。我想,我宁可旷 一节哲学课也不愿错过早晨起来生火。正因如此,我怀着 何等亲切的感情阅读一位受人尊敬的科研学者写下的这些 话,这些话于我几乎就是我个人回忆的篇章:“我在别人 家或别人在我家时,我常常这样自娱:炉中火乏了下去, 冒着浓烟,必须徒劳地、灵巧地久久拨弄它,最后还要用 小劈柴和木炭,这些东西总能及时找到。当别人把烧焦的 充满诗意想象的法国科学哲学著作《火的精神分析》集中体现了巴什拉从科学认识论出发,在诗学理论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在当时法国文学与美学理论界引起极大反响。本书是巴什拉诗学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作,是运用巴什拉认识论观点对新科学精神具体形象的说明。巴什拉通过对火的精神分析,希求把知识与对物质的想象统一起来,把诗的遐想与科学的理解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