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精)
作者简介
罗汉( N. Harry Rothschild),美国著名汉学家,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与中国唐史学者交流广泛,在中国发表论文《启母之神化与武曌的政权》(收入《武则天与神都洛阳》一书)、《从西方文学来看武曌“无字碑”的含意》(载《乾陵文化》第三辑)等论文,对于武则天的研究和撰著既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又有充满趣味的探索。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名字有何含义? “曌”这个汉字是武曌为自己选定的名字,意指 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最初,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没有名字 。她是武士彟第二任妻子杨氏所生的次女,武士彟是 当时中国西北的一位富有的木材商人,在唐朝(公元 618~907年)初年成为朝廷官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 中,像这般血统并不尊贵的女子鲜被提及。中国历史 的传统更多是通过记载忠心文臣的睿智谏言以及骁勇 武官的英勇战绩来向后代进行道德说教。 武后或武则天的后代对这位独特的人物可谓耳熟 能详。然而,“则天”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取自她 的一个称号“则天大圣皇帝”(其中“则天”意为以 天为则),这是她在公元705年被迫让位后使用的尊 号。705年底,她自愿放弃了帝号,但保留“则天” 作为她“则天大圣皇后”称号的一部分。在她去世数 十年后,她的称号进一步被精简为“则天武后”。然 而,几个世纪之后,历史学家往往称她为武后或武则 天,这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则天”就是她的名字, 因此大众将“则天”与其姓氏连在一起,开始称她“ 武则天”。如此一来,“则天”二字便脱离了她的帝 号,沦为了一个俗名。在儒家的历史学家以及很多现 代学者的笔下,“武则天”这个名字所对应的,往往 是一个残酷、淫荡、非法、无情而又野心勃勃的篡位 者形象。 “则天”的称谓很可能来源于洛阳的则天门,公 元690年武曌在此登基称帝。说来也奇怪,此门恰好 可以证明“则天”并非武曌本名。应天门在唐初被焚 ,并于公元665年重建后改名为则天门。如果作为皇 帝,她的本名即为“则天”,那么用这两个字命名一 座宫门应是当时之人十分忌讳的做法。 历史上她通常被称作武氏,这是一种对武家女子 的泛称。尽管当时中国的女子婚后仍然保留自己的姓 氏(现在也是如此),这一习俗并不能说明个人赋权 的程度。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一个人的姓氏及血统 十分重要,这体现为中国的人名总是姓在名前。婚后 ,娘家的情况可能决定一位妇人在夫家众多儿媳中的 地位。即使是在为女人所作的纪念性墓志铭中,女子 的名字也很少出现。 武曌的乳名为“华姑”。在她正式登基之后,为 了回避女皇的名讳,华州更名为太州,位于今湖南省 洞庭湖北岸的华容县改名为容城县。武曌这个幼年时 期的称谓与一位同代人黄灵微的一个称谓极为相似, 黄灵微为唐代的著名女冠,世人称其为“花姑”,谓 其年八十而有少容,貌如婴孺,蹀履徐步,奔马不及 。 13岁时,武曌凭借父亲生前作为唐朝开国功臣的 地位以及自己的智慧与美貌,离开寡居的母亲,被召 入宫,选为才人,成为唐太宗后宫九位五品才人中的 一位。才人并不是她的名字,甚至也不是一个重要的 罗汉(N. Harry Rothschild)是中国史领域较为著名的武则天研究专家,他与唐史研究界的联系紧密,擅长使用汉文资料和用中文写作,是当代不可多得的知华派和优秀汉学家。作者的专攻在于武则天时代的精神信仰、宗教世界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些都是本书中也展现出来的不同视角——与中国学者重视政治史、日本学者精研阶层分析都不同的是,作者是从精神信仰作为政治资源的角度来剖析武周政治史。其次,本书的叙述剪裁得当,既不失真,也不过分拔高,细节很吸引人,总体脉络也与国内多部较为流行的武则天传记决然不同,其中很多世界史角度的解释也颇有新意。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在写作手法上,本书都是一部“大家小书”的规模和内涵,十分值得推荐给中国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