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海疆平:戚继光

但愿海疆平:戚继光
作者: 陈荣赋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但愿海疆平:戚继光
ISBN: 9787577203652

作者简介

陈荣赋,男,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安徽大学,文字工作者,资深撰稿人,长期在北京出版界工作。嗜好读书,酷爱写作,敬畏文字,在喧嚣的世界持一颗淡定的心前行,编辑、出版过多部畅销书。

内容简介

"小时候的戚继光虽然贪玩,但是十分好学。这种好学的精神也是从他的父亲戚景通那里继承来的。 戚继光从七岁开始入学读书,他对历史十分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讲述开疆辟土、保家卫国将军们事迹的书籍,他非常爱读。他十分佩服历史上的军事家孙膑、卫青、霍去病、郭子仪、岳飞等人,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像他们一样,横戈马上,统率大军,驰骋沙场,征战四方,保国安民,建立卓越功勋。戚继光从小胸怀大志,和他所读的这些书是分不开的。 戚景通一如既往地严格教导儿子,为了让儿子谨记家训,他将“忠孝廉节”四个字写在墙壁上。戚继光天天面对着这四个字,不分寒暑、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学业有了很大的长进。 戚继光的童年和少年并不都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在他十岁的那一年,对他疼爱有加的生母王氏离他而去了。戚继光痛断肝肠,伤心不已。那段时间,他时常独自一人待在书房中暗自落泪,满怀深情地思念他的生母。戚继光的生母王氏去世后,大母张氏对他视如己出,含辛茹苦地抚育他成长。张氏虽不是戚继光的生母,但对戚继光人格、品性的影响不亚于其生母王氏。 由于父亲戚景通多年做官一直清明廉洁,戚家的经济状况始终不佳。在清贫的生活中,戚继光仍然没有放弃读书,他逐渐懂得了许多自己过去不懂的道理。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戚继光成长很快。十五六岁时,他各方面的成绩已相当突出:精通经、史、子、集,以博学闻名乡里;武艺高强,能在飞驰的马上弯弓搭箭,百步穿杨,能单手举起沉重的石锁,刀法也相当熟练。当地一些习武的人与他交往甚深,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戚继光不仅武艺超群,而且熟读军事经典,还广习兵法,军事知识也非常丰富,年纪轻轻就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养。 看到儿子进步很快,戚景通打心里感到高兴。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大喊自己有一大笔财富。夫人张氏吓了一跳,赶忙将他叫醒,问他是怎么回事。 戚景通揉了揉眼睛说:“别人将家产金银当作财富,我把光儿当作财富。光儿勤奋好学,戚家后继有人,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财富吗?”张氏听后,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有一次,戚景通问戚继光:“继光,你将来准备做什么呢?” 戚继光立刻答道:“做一个奋勇杀敌的军人,卫国安民!” 戚景通连连赞道:“好样的!好样的!你要终身保持这样的志向。” 即使在袭职从戎之后,戚继光仍然没有停止学习,这个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伴随了戚继光一生。后来,他率领戚家军长年奔驰在疆场上,南下扫荡倭寇,北上镇守边塞,读书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少了,但是在那戎马倥偬的岁月里,只要一有机会和时间,他就抓紧读书。他一生中没有置下什么田产,也没有积攒下多少钱财,唯一拥有的财富就是数千卷书籍。 这无疑是受了他父亲戚景通的影响,但戚继光还有超过他父亲的地方,那就是他在读书过程中总能有新的体会和创造。戚继光虽然酷爱读书,但从不死读书,不抠章句,也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往往是边读书、边思考,偶然有了一点感悟,就随手写下自己的心得,提出一些新颖的见解。 戚继光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对他后来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好学、勤学、善学,他才深通儒家经学,能把儒家思想同他的练兵、练将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他特有的治军理念和兵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军事遗产。 "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家戚爷会抵挡。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游子三十年,行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他不仅百战百胜,而且总是以伤亡极小的伤亡,全歼倭寇。 ◎被誉为“倭寇克星”,大明“战神”,他撰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兵家必读书目。 ◎他是一名卓越的兵器专家,发明、改造了多种新式武器,建造了各种兵器、大小战船、战车,极大地提高了明军的水陆作战能力。 ◎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三百首诗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诗歌宝库,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赤胆忠心、转战南北、戎马一生,践行了“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誓言,在晚年遭到无端的猜忌、弹劾、贬谪,被迫辞官还乡,在贫病交加中凄凉地死去。是大明的悲剧,也是民族的悲哀! ◎大明战神,文武全才;民族英雄,万世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