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名家注评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作者简介
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 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著有《帝统年表》《围炉夜话》《格言集句》三部等作品。
内容简介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①,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嬉嬉然言非所宜言②,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榾柮煨山芋③,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④,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⑤,且意浅辞芜⑥,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⑦,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⑧,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⑨,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 【注释】①顾:但。篝(gōu)灯:置灯于笼中。篝,竹笼。坐对:相对而坐。 ②嬉嬉然:欢笑的样子。 ③相与:一起。榾(gǔ)柮(duò):木柴块,树根疙瘩,可当炭用。煨(wēi):在带火的灰里烧熟东西。山芋:即红薯、地瓜。 ④缮(shàn)写:抄写。 ⑤语无伦次: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这里是作者谦称自己写作本书没有条理。 ⑥意浅辞芜:意思浅薄,文辞杂乱。 ⑦特:只是,仅仅。课:督促。 ⑧有道君子:指人格高尚、学问品行兼好的人。 ⑨咸丰甲寅:即公元1854年。既望:古时对农历每月十六的代称。 一 教子弟于幼时①,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②;检身心于平日③,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④。 【注释】①子弟:指子侄辈,对父兄而言,泛指年轻后辈。 ②气象:气概,人的言行态度。 ③检:检讨,反省。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 ④忧勤:忧虑勤劳。惕厉:警惕激励,心存戒惧。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工夫:指所达到的造诣、修养。 【译文】教导年轻后辈要从幼年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不能没有忧患勤劳和警戒砥砺的修为。 【评语】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童年时期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塑造他的人格,影响他的人生,往往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必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现代心理学家提出了才能递减的法则,即教育开始得越早,越能培养卓越的才能;而才能增长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会迅速减少。这是零岁教育的理论基础,意味着教育要趁早。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早,更要全面,不能仅仅满足于技能的训练和智力的获得,也要重视品德、气度以及情感方面的培养,让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光明磊落的人格和正直宽大的胸怀。倘能如此,那么孩子长大以后,无论面对何种境况,他都能泰然处之,从容应对。小而言之,现代职场拼的是情商,是胸怀,是境界,一个具有光明磊落人格和正直宽大胸怀的人,自然能走得更远;大而言之,这也决定了他人生的长度和厚度。 对孩子的教育,不外乎言传和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人们常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所以哪怕只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考虑,做父母的都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平日的生活中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习惯: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所懈怠而不够勤奋?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否缺乏自我砥砺的警惕呢?这样一来,大人的修养提高了,孩子在这种熏染中自然也会养成完善的人格。 本篇前句言幼童的教养,后句说成人的修养,二者密切相关。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人,每一个成人都曾是孩子。 二 与朋友交游①,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②,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③,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注释】①交游:和朋友往来交际。 ②好处:优点、长处。 ③圣贤言语:圣人、贤人所说的话。这里指记载圣贤言语的典籍。 【译文】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学习,才能领受到交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著作,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遵循实践,才算是真正领会了书中的意思。 【评语】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需要朋友的,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真正的朋友当然是越多越好,毕竟俗话说得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过,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相知相助,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相互为师。我们要抓住和朋友交往的机会,善于观察、学习朋友的长处,以补上自己的短板。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和大家一起进步,友谊自然也会持久。 “开卷有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是我们一个特殊的朋友,我们通过书中记载的圣贤哲理,与逝去的圣贤交往。所以就像我们要善于学习朋友的长处一样,对于圣贤留下来的著作,我们也要善于领会,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读圣贤书,行圣贤事,才是真正的“读书”。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活用书中的知识,就非但不能得到读书的真正好处,反而可能变成不知变通、迂腐守旧的“冬烘先生”。 1、经典选本,名家译注。 2、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2、教育专家顾明远、李镇西、钱梦龙、魏书生等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