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牛津通识读本

罗兰·巴特/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 (美国)乔纳森·卡勒|译者:陆赟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罗兰·巴特/牛津通识读本
ISBN: 97875447479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多面手 罗兰·巴特于1980年去世,享年65岁。当时他任职法 兰西学院教授,这是法国学术体系的最高位置。他曾以对 法国文化做出切中肯綮、蔑视权威的分析而闻名,但到了 去世的时候他自己也已经成为了现行文化体制的一部分。 他的讲座吸引了人数众多、背景各异的听众,从外国旅游 者到退休中学教师再到知名学者。他在报纸上撰写专题文 章,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他的《恋人 絮语》作为一种恋爱“修辞”,不仅成为畅销书,还被搬 上了戏剧舞台。 在法国之外,巴特继萨特之后,成为法国知识分子的 标志性人物。他的著作被翻译到多个国家,并拥有众多读 者。他的论敌之一韦恩·布斯称他为“或许是对当前的美 国批评产生最大影响力的人”,但他的读者群体远远超出 文学批评家的范畴。巴特是具有国际声望的大人物,是一 位现代大师。但他究竟擅长什么?他以什么而知名? 事实上,巴特的声誉源自几个相互矛盾的方面。对于 许多人来说,他首先是个结构主义者,或许是唯一纯正的 结构主义者,他提倡对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 他同时也是符号研究(对于符号的科学研究)最知名的倡 导者,勾勒出了一种结构主义式的“对于文学的科学研究 ”。 不过,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巴特代表的不是科学,而 是愉悦:阅读的愉悦,以及读者为了获取可能得到的愉悦 而进行个性化解读的权利。巴特反对以作者为中心的文学 批评,那种批评一心想要复原作者的思想或意图;巴特提 出读者的重要性,并且提倡那种为读者提供了积极的创造 性角色的文学。 另外,巴特素以支持先锋派文学而闻名。法国的批评 家们抱怨阿兰·罗伯一格里耶以及其他新小说的实践者所 写的小说难以卒读——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只是把一些令人 困惑的描述胡乱堆砌在一起,缺少可以辨识的情节,也没 有引人瞩目的角色。但巴特不仅称赞这些小说,把他本人 的前途和这些作品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提出,正是 这些向我们的预期发起挑战的“难以卒读”的作品最完美 地体现了文学的目的。巴特提出了“可读”文本和“可写 ”文本这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前者指顺从传统代码和可理 解性模式的作品,后者指实验性作品,我们不知道该怎么 去阅读这类作品,只能(实际上必须)在阅读的时候去写 作这些文本。 然而,令巴特对于先锋派的支持变得广为人知的几部 著作并没有讨论当代的实验性作家,而是探讨了经典的法 国作家,如拉辛和巴尔扎克。巴特最爱的是“从夏多布里 昂到普鲁斯特的法国文学”,而普鲁斯特是他最挚爱的作 家。人们甚至怀疑,他宣扬先锋派并且公然否定早期文学 的做法是一种明智的策略,这一策略(有意或无意地)创 造出一种批评氛围,由此他能够在后来把关注的焦点重新 转回到那些早期作家身上,并且以新的方式来解读他们的 作品。 最后,巴特还以“作者之死”的代言人形象而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