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琵琶集

土琵琶集
作者: 朱松耆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土琵琶集
ISBN: 978755460861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先游庐山的花径公园。这个公园据说海拔在 一千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公园,它以白居易循径赏 桃花而得名。现找到了白居易题的“花径”两字,并 建亭保护。白居易在庐山写了首著名的七绝:“人间 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 知转入此中来。”诗里的山就是指庐山。他探讨了庐 山的特殊魅力。公园中有白居易建的草堂,他在此住 了3年,现重修用于展出白的文学成就。草堂中展出了 毛主席手书的白的长诗《琵琶行》全文。最后一句“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即庐山所 在地九江,司马是当时白的官名)至今还令游客嘘唏 不已。外面不远处的小商贩们在喊叫:“这里是毛主 席拍过照的地方,在此留影吧。”又是另一番热闹场 景。 说到桃花,人们就想到陶渊明,陶当了80天的县 令,辞官归隐于庐山。这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公 ,在庐山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山上有一牯岭镇,据 资料介绍海拔为1164米,人口有1万多人,这里就是 一个别有洞天、在云雾中忽隐忽现的小世界。游览时 ,就使人很自然地想到了《桃花源记》中的叙述:“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传说这就 是陶晚年写《桃花源记》的重要生活原型。毛主席写 的《七律·登庐山》最后两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 花源里可耕田”即怀念着这位向往建立平等和谐社会 的伟大诗人和思想家。 仙人洞是不可不游的,毛主席有诗:“天生一个 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洞并不深,仙人指吕 洞宾,洞中有他的塑像,后有两个水池:一名琼液, 一名甘露。传说吕是在此得道成仙的。我们到达的时 候,云雾迷蒙,树木也看不到顶,要看“险峰”处, 白茫茫的一片,知在何方?远看鄱阳湖更是迷蒙一片 。北望长江“大江茫茫去不还”。也许是吕仙不愿指 点迷津吧。庐山上气候多变,一会云雾茫茫,一会又 晴天日出。这多变的气候,带来景色的奇异多彩,任 游客的思维驰骋于许多神话传说中。宋代文学家苏洵 、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来过庐山。这里的景色,也 不由得让人想起苏轼写的一首七绝,后两句是:“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句谚语:“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下午 决定去三叠泉,总算天气很好。三叠泉在庐山的东部 ,要先乘缆车下到三叠泉风景区,然后峰回路转下到 谷底,走一千多级石阶下去。不过走不动有抬轿子的 为游客服务。仰望三叠泉,泉水像是从山的顶部落下 ,经过三折到达谷底。该处断岩耸峙于峡谷,翠色盈 人。令人感到神秘的是,山顶上哪有那么多泉水日夜 倾泻不止呢?其实瀑布都是从山坳中流出的(如贵州 的黄果树瀑布),这可说是奇观。要说明这里瀑布之 美,还只有引用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据说观庐山瀑布的诗有数百首,最 美的还是这首诗。宋代苏轼说:“帝遣银河一脉垂, 古来唯有谪仙句。”苏轼的看法即使现在来看也还是 对的。瀑布下到谷底有龙潭,浅部潭水清澈见底,深 部则呈深蓝色。不知是谁说,这里曾是毛主席洗手、 洗脚的地方。于是大家排队也要去洗一下。老伴找到 我,要我也去洗一下,说可以免灾。我只是在发愣: 中国老百姓是多么可爱呵! 游三叠泉太累了,第二天就想轻松点,参观毛主 席旧居——“芦林一号”别墅。现有一部分作庐山博 物馆。旧居中有一小图书馆,门额上有“伟大的读书 者”几个字。听讲解员说,毛主席三上庐山,虽然为 他建了专用别墅,但有两次他不愿去住,是住在蒋介 石和宋美龄的别墅“美庐”的。我们决定去“美庐” 一游。“美庐”是一位传教士送给蒋介石的,蒋又送 给宋美龄,并题“美庐”两字,刻石于门前。它是一 座两层小楼,构筑精美,周围是参天古木,从空中和 地面都很难发现它。“美庐”内部的布置,仍保持宋 氏居住时的原貌,如钢琴、梳妆台等。对宋氏的解说 也颇多赞美之词。陈列室中许多蒋与部属的亲笔来往 信件更引起游客的兴趣,这些风云人物与中国的近代 史是有关的。参观“芦林一号”和“美庐”,使人感 触深的是它的开放性、历史的真实性。卧室内外任游 人摄影,无人干涉,毕竟历史又翻过了一页。 自古名山多僧、道,一千多年来,那些禅门名僧 、道家高士与历代文化名人的诗歌酬答,成为中华文 化在庐山的积淀。由于时间匆匆,对这些寺庙、道观 我们仅走马看花。这些文化积淀是庐山闻名于世的一 个重要原因。且随着时问的流逝,一代代名人辈出, 这种文化积淀现象愈来愈重,毛主席对李白、白居易 、陶渊明很推崇,现代中国人又对毛主席很推崇…… 这是无休止的运动。毛主席主持了三次庐山会议,现 该会址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游 客要去的地方。 庐山四周都有断岩峭壁、峡谷飞瀑,也引起了科 学家们的注意。地质学家李四光1937年就撰写了《冰 期之庐山》。他发现了两三百万年之前第四纪冰川在 庐山的遗迹。现在去含鄱口的路上,在半山腰有一些 磨圆了的圆形巨石,巨石四周为沙砾。此石应是溪水 冲刷形成,没有谁能搬动它,可为什么高居山腰?令 人感到神秘!李四光认为它只能是随着古冰川滑移过 来的。这一震惊世界的两三百万年前的庐山冰川活动 被发现了。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简单。冰融后,巨石留 下来,还造成了一些地方巨石林立的奇观。庐山的科 学探索用李四光的话说还是“……在半山腰或刚刚上 山”。 我们回家要带点当地的土特产,有石鱼、石鸡… …不算贵。石鸡生长在岩石中,味道十分鲜美。买点 香菇,香菇虽小但香味浓郁。放在提包中,提包外就 能闻到香味。很早就有科学家在庐山创办植物园,研 究这些野生植物。庐山还有一神奇的现象:夏天没有 蚊子。有说是因为山高凉爽;有说是一种植物的气味 赶走了蚊子。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