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聊斋:如果是真的,就太奇怪了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Gaskell,1810—1865),又称盖斯凯尔夫人,19世纪英国小说家。1848年,她发表了以曼彻斯特工人斗争为题材的处女作长篇小说《玛丽?巴顿》,惊动英国文坛,自此开始与查尔斯·狄更斯、夏绿蒂·勃朗特等同时代作家交往并建立终生友谊。1850年起,她开始为狄更斯主持的《家常话》杂志撰稿,并于1857年为夏绿蒂·勃朗特撰写了著名传记《夏绿蒂·勃朗特传》。此外,她还创作有《克兰福镇》《南方与北方》《妻子和女儿》等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短篇小说。
内容简介
洛伊丝女巫 第一章 一六九一年,洛伊丝·巴克莱站在一个很不起眼的木码头上,努力稳住身子伫立在这片稳固的土地上,姿态就跟八九个星期前一样,那时,她也是竭力稳住身体,站在摇摆颠簸的轮船的甲板上,任由那艘船把她从旧英格兰带到了新英格兰。此时此刻,脚踏实地的感觉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就像不久前在海上日夜都在颠簸的那种感觉一样。这片土地的外观也同样不可思议。瞧那片森林,远远望去似乎一望无际,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那片森林距离那些构成波士顿城的木质结构的建筑群并不算远,却是一派迥然不同的层层叠叠的黛青色,连外形轮廓都大不一样,这与洛伊丝·巴克莱十分熟悉的沃里克郡老家的那些景色完全不同。她独自一人伫立在那儿,心情有点儿沉了下来。她在等待“救赎号”远洋轮的船长,在这片陌生的大陆上,那位心地善良、性格粗犷的老兵是她唯一熟悉的朋友。然而,霍尔德内斯船长很忙,她看得出来,也许得过一阵子才能腾出身来顾及她;于是,洛伊丝在一只木桶上坐了下来,这种装酒的木桶摆得到处都是,然后把那件灰色粗呢大氅紧紧裹在身上,把披肩裹在头上,尽量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借此来抵挡刺骨的寒风。这瘆人的寒风似乎一直追着他们不放,在大海上横行霸道欺负他们,还顽固不化地妄想在陆地上继续折磨他们。尽管心力交瘁,冻得瑟瑟发抖,洛伊丝仍然很耐心地坐在那儿,因为这天是五月里最难熬的日子。“救赎号”,专门为新英格兰地区的这些清教徒殖民者运送生活必需品和舒适用品的远洋轮,是敢于越洋过海冒险而来的最早的船 只。 在这总算可以喘口气的时刻,坐在波士顿码头上,洛伊丝怎能不追怀过去,遥想未来?她用那双酸痛的眼睛凝望着朦朦胧胧的海雾(眼睛里时不时就不由自主地充满了泪水),脑海中油然浮现出巴福德的那座乡村小教堂(距离沃里克郡不足三英里——你也许会看到的)。早在她出生之前,父亲从一六六一年开始就一直在那里布道传教,如今父亲和母亲都躺在巴福德教堂的墓地里了。每当那座古老、低矮、灰白色的教堂浮现在眼前时,她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个古老的牧师住处,回想起那间环绕着奥地利玫瑰花和黄色茉莉花的小屋,因为她就出生在这里,是早已青春不再的父母双亲的独生女。她仿佛看见了那条小路,它不足一百码长,从牧师的住处通向教堂法衣室,那条小路是父亲每天的必经之路。由于那间法衣室既是他书房,也是至圣所,所以他就在那里埋头苦读圣父们的洋洋大观的巨著,并将他们制定的清规戒律和那时——斯图亚特王朝晚期——英国国教的权威们制定的清规戒律进行对比研究。那时候的巴福德牧师的住处,不论面积大小还是气派程度,都远不及周围的农家小屋:每层只有三个房间,总共也不过两层高。一楼,或者底楼,是客厅、厨房、后厨房或操作间;楼上分别是巴克莱夫妇、洛伊丝和那个女佣老克莱曼斯的房间。若是来了客人,洛伊丝只好搬出自己的闺房,跟女佣同睡一张床。可是,那些日子都已经过去啦,洛伊丝在人世间再也见不到父母了:他们平平静静、无声无息地长眠在巴福德教堂的墓地里,再也顾及不到他们已成孤儿的孩子今后会怎么样了,再也不会把尘世间的嘘寒问暖、关怀体贴放在心上了。克莱曼斯也长眠在那里,躺在她用蔷薇花的枝条编织而成的长满青草的床上。洛伊丝在与英格兰说再见的前夕,专程乘火车去探望过那三座珍藏在她心中的墓。 世上也有人很想留住她,他还在内心里对上帝发了重誓,只要她还活在世上,他迟早有一天要找到她。可惜他是富家子弟,是磨坊主卢西1 的独生子,他家的磨坊就坐落在艾冯河畔绿草如茵的巴福德草甸上。他父亲对他期望很高,看不起巴克莱牧师那一贫如洗的女儿(可见那时神职人员的地位有多卑微!);正因为怀疑休·卢西爱上了洛伊丝·巴克莱,他父母便更加谨慎,执意不肯收留这个孤儿。教区其他居民里也没有一家有这经济能力收留她,即便他们有这个愿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洛伊丝吞下了哗哗流淌的眼泪,除非实在忍不住时才会哭出声来,她的一言一行都谨遵母亲的话: “洛伊丝啊,你父亲就死于这种可怕的热病,我也是快要死的人了。不行啦,死反正也就这么回事儿,虽然在这最后几个时辰里,我还能勉强忍住病痛,愿上帝保佑!这些冷酷无情的人啊,害得你连一个亲朋好友也没有。你父亲唯一的兄弟在埃奇希尔战役中被打死了。我嘛,也有一个兄弟,尽管你从来就没有听我说起过他,因为他是一个教会分裂主义者。你父亲与他向来意见不和,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于是,他就漂洋过海去了那个新成立的国家,甚至都没来向我们告别一声就走了。但是,拉尔夫从小就很厚道,直到他后来接受了那些新奇古怪的观念,因此,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他一定会收下你的,也会把你当自家孩子一样爱你的,会让你跟他的孩子们一起生活,毕竟血浓于水啊。等我一离开人世,你就立即给他写信——因为,洛伊丝啊,我要走啦——愿上帝保佑,让我尽早跟我丈夫团聚在一起。”这是出于恩爱夫妻的自私心理,相比之下,她心里对洛伊丝日后孤苦伶仃的处境想得不多,只盼着快点儿与她死去的丈夫团聚!“给你舅舅拉尔夫·希克森写信,地址是新英格兰的塞勒姆(把这个地址记下来,孩子,写在你的记事本上),就说我,汉丽埃塔·巴克莱,拜托他,看在他那些或在天国或在人间的所有亲人的分儿上——看在他善良的救赎之心上,看在位于莱斯特桥的那个故乡的情分上,看在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些儿女的分儿上,看在他和我之间已经死去的那六个兄弟姐妹的情分上——把你接到他家里,把你当作他自己的亲生骨肉,你可真是他的血亲啊。你舅舅自己有老婆,有孩子,因此,谁也没必要为你的到来而担心。我的洛伊丝啊,我心爱的女儿,我的宝贝,你会跟他们成为一家人的。啊,洛伊丝,真恨不得让你和我一起死啊!一想到你,我的心就好痛,比死还难受!”洛伊丝慌忙连声答应,她一定遵从母亲的临终遗愿来写这封信,还自我表白说,她绝不敢辜负舅舅的一片好心,以此来安慰母亲,就是没想过自己,这可怜的孩子 啊。 “答应我——”这奄奄一息的女人呼吸越来越困难了,“你即刻就走。我们的东西可以换成钱——你父亲写给他老同学霍尔德内斯船长的那封信——你明白我想说什么——我的洛伊丝啊,愿上帝保佑你!”洛伊丝庄重地作出了承诺,她会认认真真地遵守自己的诺言。这一点做起来更加容易,因为休·卢西遇见了她,出于爱的强烈冲动,一见面就向她滔滔不绝地诉说起来,说他多么深情地爱恋她,说他与他父亲激烈斗争了多少回;说他目前多么无能,说他对未来如何充满了希望和决心。而且,在说这些话时,当中还夹杂着许多恶狠狠的威胁和情绪失控的过激言辞。这让洛伊丝不禁感到不能再留恋巴福德了,免得成为这俩父子间不要命争吵的导火索,若她一走了之,说不定就能缓和事端,那个老磨坊主说不定会变得宽厚起来,要不——她不禁心酸地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休·卢西的爱说不定就冷下来了,她青梅竹马的玩伴儿说不定学会忘却了。即使不是这样——即使休·卢西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上帝允许他去实现他的决心,终于找到她了,那也是不知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一切都在上帝的手里,那才是最佳答案,洛伊丝·巴克莱想道。 霍尔德内斯船长的不期而至,使她从恍恍惚惚的万千思绪中猛然惊醒过来,霍尔德内斯船长向他的大副下达了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命令和指示后,终于朝她走来了,夸她那么有耐性,船长还告诉她要送她去寡妇史密斯女士那里去。史密斯住的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房子,每当船员们停靠新英格兰海岸时,都会去她家里寄宿。船长告诉伊丝,史密斯女士和女儿们一起住,他去波士顿的这一两天里,洛伊丝会住到史密斯家,然后他再带洛伊丝去塞勒姆。船上的一切准备就绪,船长还想说些什么,不过一时想不起来了,两人就这样并排走着。他对洛伊丝充满了怜惜和疼爱,这让洛伊丝感动不已,饱含热泪。船长心想,“这个可怜的小姑娘,自己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这里的人对她而言都是陌生的,我想她肯定会感到孤独和难过吧。我一定会让她振作起来的。”船长一直在考虑眼前艰难的现状,考虑洛伊丝将来的生活问题,不过好在很快就到史密斯家了。或许对洛伊丝而言,她更喜欢这种谈话的方式和氛围,她感到愉悦,不过不是因为史密斯女士的怜悯和同情而感到高兴,而是因为谈话中总有那么一些事儿能够启发她。 一本让你心跳急剧加速的奇书!这里有你从未想象过的恐怖与离奇!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以哥特式灵异小说和工业流派小说而闻名。她的哥特式小说风格独特,善于营造神秘、恐怖的氛围,同时又能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当时男性主导的文学界,盖斯凯尔为女性作家树立了榜样。《如果是真的,就太奇怪了》这部短篇小说集就是盖斯凯尔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收录的作品完成于1851—1861年间,均为她写作成熟期的典范之作。其叙事精彩,技艺纯熟,在哥特式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书中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奇幻和恐怖的元素,如《可怜的克莱尔》中少女克莱尔的悲惨身世和命运诅咒,《洛伊丝女巫》中英国少女在新大陆遭遇的宗教迫害等,这些情节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也为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