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译(高中阶段导读版)/语文**丛书

论语通译(高中阶段导读版)/语文**丛书
作者: 张卫中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13.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论语通译(高中阶段导读版)/语文**丛书
ISBN: 978753391838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子曰④:“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③乎?有朋④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⑨,不亦君子⑥乎?” ①子:古代男子的通称,对老师也称子。《论语》中“子日”的子,都 是指孔子。②时:在一定的时候。习:实习、演习。③说:高兴、愉快。④ 朋:志同道合者。⑤知:了解。愠:怨恨。⑥君子:此指有德者。 [今译]孔子说:“学习而能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恨, 这不就是君子吗? [提示]这一章讲了学习的快乐、朋友相聚的快乐以及作为君子的一种品 格。其实为学与做人是相通的,孔子在这里揭示了人生的快乐与美好。有的 学者认为,《论语》首章突出“悦”、“乐”二字,与西方“罪感文化”、 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 文化”。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 好作乱者,未之有吨。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卿”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有若。②孝:孝顺父母。弟:同“悌”,尊敬兄长 。③好:喜好。犯:冒犯。④鲜:少。 ⑤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中代 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⑥务:专心致力。本:基础。 ⑦道:道德。 ⑧仁 :孔子提倡的一种最高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仁爱、爱人、人与人相亲。与: 同“欤”,疑问语气词。 [今译]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如果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而喜欢冒犯 上级的,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过。君子 致力于事情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 是仁道的根本吧!” [提示]这一章孔子的学生有若提出孝弟是仁的根本的主张,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理解孔子的“仁政”思想。孔子的这套思想主张,不是超越现实的抽 象理论,而是落实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之中的行为准则。《大学》提出的“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反映了儒 家家国一体的政治思想,同时也说明儒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①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的面貌。②鲜:少。 [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伪善,这种人‘仁德’就很少了!” [提示]这一章孔子从消极、否定的方面来说明仁的内涵,批评了花言巧 语、装模作样的丑行。在《公冶长》篇中,孔子也说:“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孔子对这种伪善行为的不满。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②:为③人谋而不忠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碴’乎?传不习⑦乎?” ①曾子: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②曰:每日。省:自我检讨,反省。③ 为:给,替。④忠:尽心竭力。⑤信:诚实。⑥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 的知识。⑦习:温习。 [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否有不尽心的?与 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诚实的?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没有温习?” [提示]这一章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不断地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所以荀子在《劝学篇》里说:“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②事而信,节用③而爱人@,使民以时⑨。 ” ①道:治理。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兵车。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 的国家。春秋时代,打仗用车子,所以常用兵车的多寡来衡量国家的强弱。 ②敬:严肃谨慎。③用:指国家的财用。④人:这里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 人。⑤时:适时。使民以时,谓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期间。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要严肃谨慎地对待政事 ,恪守诚信,节约国家的财用,爱护官吏,在农闲的时候役使百姓。” [提示]这一章孔子阐述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孔子所提倡的“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原则,可资借鉴。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悌,谨④而信,沅⑤爱众,而亲仁⑥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⑦。” ①弟子:年纪幼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②人:进到父母居室。③出: 指出门从师学习。④谨:谨慎。⑤沉:同“泛”,广博普遍。 ⑥亲:亲近 。仁:有仁德之人。⑦文:指古代文献。 [今译]孔子说:“年纪幼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 在外面要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 到这些以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提示]这一章孔子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在孔子看来,躬行为 本,文则行有余力而后学之,也就是行先知后。而孔子所强调的躬行也主要 是德行,是道德行为规范。 子夏①曰:“贤②贤③易色④;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⑤,能致⑥其 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①子夏:孔子晚年的学生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岁。②贤:敬重。③贤 :贤德。④易:轻视。色:容貌,指女色。贤贤易色,此指夫妻关系而言, 即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⑤君:国君。⑥致:委弃,献出。 [今译]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德行,不注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 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说话能诚实守信。这种人虽 说没有学习过,但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提示]这一章是孔子晚年弟子子夏对德行与知识关系的阐述,他认为不 单纯学文献知识是学,道德实践也是学。与上一章孔子所说是一脉相承的。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