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通信

航空通信
作者: 庞宝茂 主编,石磊 副主编,魏家华 李伟 编著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3.82
折扣购买: 航空通信
ISBN: 9787302634713

作者简介

庞宝茂,空军工程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移动通信”和“航空通信”等课程。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9部。 石磊,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空天通信网络和量子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综合研究等研究项目1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5部。

内容简介

第3章航空通信编码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性能主要从通信的数量和质量 两方面度量,一般数量指标用有效性度量,质量指标用 可靠性度量。前者主要与信源统计特性有关,后者则主 要取决于信道的统计特性。 信源发出的信息通过无线信道进行传输。要实现信 源信息的高速率、高可靠地通过无线信道传送给信宿,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在不失真或允许一定失真的 条件下,如何用尽可能少的符号传送信源信息,提高通 信的有效性; 二是在信道存在噪声和干扰的情况下, 如何增强信号的抗噪声和抗干扰能力,提高通信的可靠 性。这两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主要 任务。 本章首先介绍信源和信源编码的概念、分类以及常 见的信源编码方法,然后介绍信道编码原理、分类及航 空无线通信中分组码、卷积码、Turbo码、LDPC码等常 用的信道编码技术。 3.1信源与信源编码 3.1.1信源及其分类 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可以是人、机器、自然界的 物体等。实际信源是由最基本的单个消息(符号)组合 而成的,可抽象概括为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两大类,文 字、电报以及各类数据属于离散信源,而未经数字化的 话音、图像则属于连续信源。 离散信源又可分为无记忆信源和有记忆信源。当序 列信源中的各个消息互相统计独立时称为离散无记忆信 源,当序列信源中各个消息前后有关联时称为离散有记 忆信源。 若任意两个不同时刻信源发出的符号的概率分布完 全相同,则称为离散平稳信源; 否则,称为离散非平 稳信源。 根据信源符号的统计特性可分为统计特性已知和未 知的信源。实际上初始信源的统计特性(符号出现的概 率)不可能总是统计好的,所以对于需要知道统计特性 的编码方法,编码前应该先估算信源的统计特性。 根据信源的不同分类,实际信源可构成不同的组合 信源,常见的组合信源是统计特性已知的离散平稳无记 忆信源。 信源输出的平均信息量可定义为信息熵,为单个消 息产生的自信息量的概率统计平均值,即 H(X)=E{I[P(xi)]}=E[-log2P(xi)]=- ∑ni=1P(xi)log2P(xi) (31) 式中: n为信源产生消息的可能种类数; P(xi) 为各信源符号出现的概率。 3.1.2信源编码及其分类 从信息论观点看,实际的信源若不经过信息处理会 存在大量的统计冗余成分,这些冗余信息完全没有必要 通过信道传送给接收端。信源编码的任务是在分析信源 统计特性的基础上设法通过信源的压缩编码去掉这些统 计冗余成分,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1)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将航空通信系统中问题建模和系统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 (2)将航空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和抗衰落、编解码、调制解调、网络协议等核心内容,按照“原理–技术–应用”的思路进行组织,体现科学合理的认知规律,引导读者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3)每章配有相应的习题,便于读者及时总结和回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4)新形态教材,配套资源丰富,包括教学大纲、PPT课件、时长约400分钟的教学视频等,可扫描书中二维码下载或观看。 (5)与本书配套的在线开放课程已在“学堂在线”开课,便于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和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