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传(附光盘)/欧洲音乐家传记系列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曾有这么一个人:一 只手指挥,另一只手托住 下巴以防止头掉下来。人 们显然会说他是神经病。 实际上,没人会否认彼得 ·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脑 子有问题,尤其是他自己 。但是,到底是什么问题 ,问题的缘由又是什么, 人们对此依旧议论纷纷。 他的确就是位神经病患者 ,抑或是极具天赋却恃宠 骄纵的孩子?或许他的问 题是遗传所致?这样的争 论由来已久,似乎也不可 能有定论。但是,尽管医 学上无法判定,但只要说 起这位超凡脱俗、饱受折 磨、既可爱又令人抓狂的 音乐家,他的这一生依然 令人无限好奇。正如他生 前以音乐征服了整个世界 一样,他的死亡也引发热 议,而且离世之后,人们 更加狂热。 显而易见,柴可夫斯 基的生活与音乐浑然一体 。在这一点上,任何作曲 家,甚或伟大作曲家都无 法企及。作为男性,柴可 夫斯基也许狡猾、虚伪, 偶尔还有些恶毒。但是, 作为音乐家,他至诚无昧 。也许正是因为他音乐中 的那份率直,加之他卓越 超群的旋律创作和配器才 华,他才广受青睐。他发 自内心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抒发自身情绪。只是, 没人经历过他这样的人生 ,无法体会他所表达的那 种强烈的普世情感。罗伯 特·布朗宁于1871年写道 :“一听音乐,内心满是 孤独。”听柴可夫斯基的 音乐亦是如此。一直以来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抚慰 了全世界无数孤寂的心。 他用最精彩的音乐告诉听 众:“是的。我也曾如此 。而且,我已全然袒露— —时常洋洋得意,有时甚 至欢欣鼓舞。我知道你们 的痛苦,我也了解你们的 欢喜。” 据说柴可夫斯基曾两 度试图自杀,第二次得以 实现。这种传言不足为信 。但是,即便果真如此, 这仍是不争的事实,不可 否认:柴可夫斯基无限热 爱生活,他追求爱、快乐 ,甚至滑稽,这份热情定 然四下蔓延。这一切呈于 音乐,亦现于生活。 正如许多伟人的故事 一样,柴可夫斯基人生的 开篇并不精彩:他出生于 俄国维亚特卡省的沃特金 斯克——位于乌拉尔山脉 西侧卡马河的一个支流旁 。他的父亲伊利亚·彼得 罗维奇生性随和,和蔼可 亲,为人单纯,是矿区监 管员,不风趣,更不活泼 ,但很温和,甚至多愁善 感。他不是花花公子。了 解他的人常说,他用一生 诠释了自己对女性的爱。 丧偶后,他娶了第二任妻 子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 维娜,比他小十八岁,是 法国血统。她高挑、迷人 、十分内敛,在孤儿院长 大并接受教育。因此,她 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和法 语,为人谦逊,会弹钢琴 和竖琴,很会唱歌。柴可 夫斯基有六个兄弟姐妹: 哥哥尼古拉,妹妹亚历山 德拉(萨莎),同父异母 的姐姐季娜伊达(她是父 亲与前妻的孩子),还有 三个弟弟——年长的伊波 利特和双胞胎阿纳托利( 即托利亚)与莫杰斯特。 后来,莫杰斯特曾说, 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 生时,他们家家境优越: 这些大矿山堪比沃特 金斯克的矿山,这里的监 管员就像住在自家地盘上 的富有地主,有时甚至更 占便宜,因为他能享受生 活中的一切奢侈品:一栋 舒适的房子,一帮佣人, 还能随意支配一批人。伊 利亚·彼得罗维奇甚至还 拥有一支由一百名哥萨克 人组成的小军队和由矿上 具有一定社会职务的员工 组成的小法庭。妻子擅长 理财,这份不菲的工资待 遇不仅可以保障他们富足 的生活,甚至还能让他们 在相对困难的日子里过着 舒适的生活。 在这个高档豪华的家 庭里,最昂贵的财产之一 就是那台奥开斯特里翁琴 ,这是最早批量生产的最 大的乐器之一。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