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3.90
折扣购买: 契丹学研究(第1辑)
ISBN: 9787100171823
任爱君,赤峰学院历史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专门史及契丹辽文化。代表性论文有《契丹四楼源流说》(《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契丹“盐池宴”、“诸弟之乱”与夷离堇任期问题》(《史学集刊》2007年第4期)、《辽上京皇城西山坡建筑群落的属性及其功能》(《北方文物》2010年第4期)等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有《辽朝史稿》、《什么是契丹辽文化》等2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契丹及契丹人》等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
契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它是古代北方民族历史发展序列中一的重要一员契丹人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刷新了古代北方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也开启了中华历史文化汇蓄凝聚与融合再造的新阶段,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 契丹,不仅是一个古代曾经存在过的民族名称,也是中古史曾经存在过的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的名称,同时,还是一个迄今仍在发挥着独特作用的专门指称古代或当代故有地域的特有名词。说它是一个特有的名词,是因为迄今为止“契丹”一词,已经在各种文献中表现为四种基本形式,即Kitan,Kitay, Katay, Katan。第一种形式Kitan 是汉文、藏文和突厥文对契丹译名的转写,反映的是一个单数的形式;第二种形式Kitay 是通过突厥语、拉丁文或俄文的转写,是用来对那时与现今“中国”的特指;第三种形式Katay 是元代来华的基督教教士们采用的译写方式,是对于曾经的契丹统治区域的专指;第四种形式Katan 是个混合形式,仅见于北西伯利亚的某些方言如芬兰—乌戈尔语的转写,用来指称当地的鞑靼人。一个固有的“契丹”语词或名号,实际上包含三重意义,即用来指称民族或人群的名称、用来指称固有的政权名称和专门用来指称固有的地域名称。这最后一种特指地域的名称的作用,即包含了对于固定的地域或国度的特指的意义,如俄语用来称呼中国,还有植物学界也用它来命名一些与中国有关的植物品种。如1954 年在广西临桂宛田圩村附近的原始森林—花坪林区发现的一种杉树的新品种:就被植物学家用拉丁文命名为Cathaya argyrophylla,汉语名是“银杉”,但拉丁文命名的直译为:“契丹的叶片银色的”或即“契丹树”。 首部契丹学研究辑刊——展现契丹学前沿成果,彰显绝学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