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世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10年5月20日,伦敦帝 星耀眼。至少有九位国王和 皇帝,连同无数亲王和王妃 齐聚于此,共同悼念他们的 一位亲属。爱德华七世被称 为“欧洲的叔父”。他还有一 些不那么响亮的名头,比如 “砰砰鼓”(tum tum),用 以描述他惊人的腰围;再如 “爱抚者爱德华”,彰耀他高 超的私通技艺。他正式的头 衔则威严异常——“蒙上帝 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和海外 自治领之福之国王,信仰守 护者,印度皇帝”。这名头 几乎与其统治了九年的领土 一样广阔:仿佛这个帝国的 光芒会永照世人。 葬礼仪式上同辈中的首 席即爱德华仅存的子嗣和继 承人——乔治五世。父子二 人除皆好打猎外,脾气截然 不同。乔治(第4页照片中 央)规矩、正直、守时,他 接过祖父母维多利亚女王和 阿尔伯特亲王的衣钵,在廉 洁奉公精神日益衰颓的形势 下重振了君主立宪政体。 与乔治并辔而行,并被 给予了主祭人显赫身份的是 他的大表哥威廉,后者当天 的责任感也许超越了私怨。 这张照片摄于游行队伍向伦 敦帕丁顿车站进发途中,从 那里他们可以乘火车去温莎 。德皇威廉二世易怒、复杂 又冲动。这张照片正好拍到 了他,他用因难产而自小萎 缩的手臂挽住了缰绳。对亡 故的舅舅爱德华,他已没有 丝毫好感。在伦敦,他意识 到自己正处于自己钦羡的帝 国的心脏,他们的海军数倍 强于自己的,他们与法国的 外交关系似乎(对他来说) 也旨在围堵德国。 皇亲国戚云集哀悼、埋 葬的这位国王是一位超出了 大家预期的国王。爱德华( 那时的“伯蒂”)在威尔士亲 王以及王储的位子上等待了 太久,他放纵食欲,以致母 亲维多利亚女王对他失望透 顶。1901年,他在将近六 十岁时才开始掌权,无人认 为他能在位长久,更不用说 创下丰功伟绩。 但是,爱德华让众人刮 目相看。他利用了自己的长 项——个人魅力、国际视野 和灵活的外交。他尽数施展 这些品质,成就了英法 1904年协议,人称“英法协 约”(Entente Cordiale)。 有此谅解,英法新仇旧怨一 笔勾销,换之以合作互助的 新精神。 “爱德华时代”(常被历 史学家延至1914年夏天) 将是最后一个以英国君主命 名的时代。以历史的后见之 明观之,这个时代常被认为 充满乐观和希望,一扫维多 利亚时代的暮气。然而它也 湍流汹涌,联合王国并不那 么“联合”。工会初展实力, 工党表现出竞选优势。妇女 情绪激昂地要求投票权,妇 女参政论者和妇女参政运动 为想要和平运动与武装抗争 的两类人都提供了舞台。随 着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和效忠 派准军事武装都开始招兵买 马,关于爱尔兰自治的漫长 争论日益两极分化,冲突一 触即发。 爱德华时代的英国还不 得不面对欧洲大陆在19世纪 末分裂为对抗集团的局面。 1815年滑铁卢之战后,英 国为躲避欧洲纷争,采取了 帝国殖民和经济扩张的政策 ——时人美言之“光荣孤立” (splendid isolation)。 1815-1914年,英国除了有 争议的克里米亚战争,投入 的皆为殖民战争,而非欧洲 战争。如今,情况有了变化 。 最明显的欧洲新现实是 在欧洲的心脏地带出现了以 普鲁士为中心的统一德国, 与之相抗的是在1870-1871 年普法战争中失去国土、尊 严扫地的法国。1910年, 德国的工业产值初超英国, 远胜法国。(新时代的另一 标志是美国的经济繁荣,欧 洲任何一国都相形见绌,不 过在军事上,美国巨人仍在 沉睡。)德国的经济虽然在 增长,其民主制度仍相对薄 弱,这意味着德皇及军方对 国家仍握有不成比例的权力 。自1888年掌权以来,威 廉二世抛弃了祖父威廉一世 的战略审慎,罢黜了年老的 政治大师奥托·冯·俾斯麦, 丢弃了精心校准的德俄关系 ,而与奥匈帝国修好。 1894年,为抗衡新建立 的德奥同盟,法俄缔结了协 约。这是一份有强制力的防 务互助条约,德国必然大感 威胁,视为对自己的合围。 英法协约虽强制力稍逊,但 德国仍能看到,英国已经在 这场宏大的地缘政治博弈中 选择了阵营。爱德华治下, 英德展开了疯狂角逐,竞相 建造威力巨大的战舰。敌意 不加掩饰。 西方各国联盟改组正酣 ,“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还 僵卧在遥远的东方。式微帝 国的欧洲省份不断丢失,释 放出一个又一个新兴独立民 族,也释放出对国际关系格 局的新威胁。1903年,塞 尔维亚人(1878年该国完 全独立)刺杀了他们亲奥的 国王,走上了泛斯拉夫和亲 俄的道路。俄奥两国的地区 性紧张愈发尖锐。“巴尔干 半岛”成为动荡的代名词。 世界的其他地方也并非 风平浪静。血腥的革命在 1910年和1911年分别席卷 墨西哥和中国,它们对世界 稳定的影响假以时日即会显 现。不过,眼下的危险仍来 自欧洲,正式的结盟体系和 互相冲突的帝国利益意味着 ,稍有差池就将导致灾难, 事实也确实如此。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