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50
折扣购买: 彩图全解鬼谷子(超值全彩白金版)(精)
ISBN: 9787511342409
广施厚德——玻璃大王做企业就是做人 “曹德旺简直是个傻帽!” “是炒作吧,哪有那样做商人的!” “大概是为了转移资金,暗度陈仓,才那么做的 吧。” 类似这样质疑的声音在“玻璃大王”曹德旺宣布 将自己及其家族名下60%股票捐赠给基金会后就不绝 于耳。很多人对此都不理解,亲人们也多有反对的声 音。 “这个股票放在那个地方,我也不能卖的,我也 不想卖,留在那个地方分红拿出去,也没有地方投资 ,那么很多人还没有房子,我拿出来做善事,积德。 ” 这个在商界以坦诚直率的性格而著称的企业家用 简单、直接的话语回应了纷纷攘攘、似乎没有休止的 吵闹。但这个回答似乎并没有消除人们的疑惑——个 做企业的,一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人,在发达了以后 ,理应将钱财看得很重,为什么曹德旺是个例外?一 辈子求财若渴,却在63岁这年决定将千金散尽,这又 是为什么? 在中国汽车玻璃制造业,“曹德旺”这三个字可 以说是一种高度。这个看上去并不英俊的男子掌管着 中国最大、世界第六的汽车玻璃制造企业福耀集团。 据说全中国的汽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汽车用的是福 耀集团生产的玻璃。 曹德旺是一个说话和作风都十分具有“个人化” 的企业家,每次跟别人谈话,曹德旺总是会说自己初 中没毕业,这并不是谦虚,而是事实。因为家贫,他 直到9岁才上了小学,到了初一就辍学回家了。辍学 后,曹德旺在家里放了一年的牛。 多年以后,在曹德旺成为商界显贵之后,人们称 其为离经叛道的狂人,其实这一叛道的行为在放牛的 那一年就已经开始了。或许是福建人喜欢做生意的天 性使然,15岁的曹德旺偷偷做起了烟丝生蒽。 对其商业人生真正起到作用的是1973年做的树苗 生意,他和别人合伙,别人的钱比他多,就多出一点 ,他少拿一点,3年下来,竞赚了好几万元。也就是 在这一年,曹德旺摆脱了贫困的生活,到1976年,30 岁的曹德旺已经有了5万元的身家。这在当时无疑是 个天文数字。当然,那个时候曹德旺一定没有想到, 30年多后,自己口袋里的钱已是用亿元来计。 幼年的贫困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 。想到笃信佛教、心地善良的母亲时,他会哭;谈到 小时候穷得没饭吃,一个满口牙掉得只剩两颗的老人 给他一只红薯,想了想又掰回半个的陈年旧事,他也 会哭。 有人问起曹德旺,当年赚的那几万块钱已经够他 吃一辈子的了,为什么还要去做别的生意,曹德旺说 得很淡然:“因为那时候我身边还有很多穷兄弟、穷 朋友,我不能一个人吃饱了,就不管他们,那几万块 钱,硬是让我给大家吃掉的。” 这种时时不忘他人的善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 的影响,曹家四代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曹德旺也时常 去寺庙进香拜佛,但是他进寺庙是出于对佛祖的敬重 ,而不是去乞求什么,他知道“求也白求,一切都在 自己心中。烧香烧不出平常心。” 当然,这样的悟性是在曹德旺功成名就很久以后 才慢慢悟出的。实际上,曹德旺也曾干过后来被自己 称为“真是太土”的事情。在看到别的富豪在家乡大 兴土木,建豪宅以后,这个自嘲“长得不好看的”男 人花了7千万在福州盖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豪宅。曹 德旺亲自参与设计,各个房间布满了金色的饰品,极 尽奢华,外人进去很容易就迷失方向。曹德旺刚搬进 去时兴奋得一个礼拜没有出门。 然而没多久,曹德旺便感到了一种异样,住在这 座宫殿式的豪宅里让他很不舒服。 “不应该去证明自己,很多事情不去承认,不去 证明,就显得更有智慧。”曹德旺往深里想,甚至产 生了负罪感,“都是中国人,我的同胞有很多还没有 饭吃,我不应该住这么好的房子。” 曹德旺在豪宅中专门开辟出一块菜地,自己吃的 菜都是他种的,这让他重新找回了一些快乐和舒适感 。在别人的眼里,这多少有点作秀的嫌疑,但是曹德 旺自己很开心。这种思想不仅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也影响到了他在企业管理和品牌创造上的理念。 “做企业,做品牌,就是做人,仁、智、勇、义 ,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仁,你有仁 心善意,别人才可能跟你合作,帮你一起发展。别人 才能信任你。” “既然仁义善意,喜欢做慈善,为什么到现在还 要拼命赚钱呢?还要牢牢把住福耀集团的控制权?” 这样的疑问不止一次地回荡在曹德旺的耳边,他 没有过多的去解释什么,而是一如既往地左手赚钱, 右手散钱。为了使自己的捐款能有专门的机构进来打 理,也是出于在中国建立一家专门帮助企业家做慈善 事业的基金会的目的,曹德旺建立了河仁基金会。在 他看来,拼命赚钱的背后就是要认真做人。认真做人 就是要乐善好施。否则“出来做事干什么,放牛或是 做小生意也能活命。做大事就有大责任。这也是促进 社会公平。我希望我捐股份做慈善,能带个头。我常 说,事必躬亲的老板不是好老板,有几个钱就觉得很 了不起的人做不成大事,那种人做出来的东西你能放 心,你愿意和他合作?” 对于曹德旺而言,人的道德感和商业的道德感是 一码事。福耀有员工生重病,不管费用多少他全部承 担;他已记不清总共资助了多少穷人家孩子从中学读 到大学毕业;汶川地震,他先后捐了两千多万。所以 当传出曹德旺“裸捐”的消息后,熟悉他的人并没有 感到惊讶,有人这样说:“曹德旺的成功一方面得益 于他的商业头脑,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千金散尽的宏 大气魄,这种气魄在福建商人乃至中国商人身上都是 不多见的。所以他才让人感到敬佩。” 曹德旺自己也曾说:“我从无到有,从贫到富, 每时每刻都在拼,这也是我们福建人的传统,不拼怎 么行?但是拼了以后,成功了以后又该怎么做?1987 年到1991年是汽车玻璃的暴利时代,我赚了很多钱, 福耀玻璃也是在那时候抢占了市场。我们赚到了就要 回报社会,就要想着那些没有赚到的人,这样,我们 的企业不是一年两年的短命鬼,我们的国家也会好起 来。” 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个一激动起来就容易喘气, 而做上自己的“大奔”却能从70公里狂加到130公里 的企业家,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果敢强硬,有时 又心软柔和;他喜欢先声夺人,有时却喜欢慢条斯理 。但有一点人们是看得很清楚的,曹德旺“会做事, 会做企业,更会做人”。在生意上,至今还没有听到 过同行对他又什么不满的言辞,就连竞争对手也是如 此。 《中经》说:“施德厚者,依道。”能够做善事 ,广施厚德的人,必定能依凭大道。一如曹德旺所言 ,做企业就是做人,人好一切都好。商海中之所以有 很多的不确定,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太多的“阴谋” ,很大程度上是人心不端,所求太多。归根到底是人 性丧失的一种表现。曹德旺从放牛娃到玻璃大王的经 历,是其牢牢记得身为人,身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这不是为了作秀而进行的表演,更不是为了讨好谁 而苦心经营的表面文章。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当你 用心地去做一件好事的时候,对方回馈过来的或许是 你未曾想到过的“报答”。P2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