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侦探系列4人间消失
作者简介
林詠琛,作家、编剧。凭借《七月与安生》获第 34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第 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凭借《少年的你》获得第 39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自童年开始就酷爱在夜深时躲在被窝啃小说,大学时选修英国文学。进入文坛以前,从事了多年公关工作,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作家。开始写作的契机是相信 2000 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想在末日来临之前至少看到自己的小说被摆放在书店一角,于是在 1999 年毅然辞掉工作,完成了第一本作品《空之镜》。结果,世界末日没有来,她写作的文字精灵被统统唤醒了,迄今创作了逾七十部长篇小说。她笔下的故事,明明渗透着不可思议的色彩,却让人觉得情深意真。 “我想成为文字的魔术师,无论说什么故事,都能吸引别人凝神倾听。”
内容简介
演奏厅舞台上,管弦乐团超过一百名男女乐师,着一身优雅的黑白礼服,专注地演奏着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 钢琴师的指头,在钢琴的黑白琴键上飞快舞动,弹奏出流水行云的旋律。 小提琴手们左手指尖紧密地压着琴弦,右手如舞蹈般上下拉动琴弓,在大提琴和中提琴的和应下,空气中旋转出清幽冷冽的音色。 随着指挥家充满韵律感的节拍,单、双簧管,长、短笛,小号、圆号与大号喇叭,定音鼓和敲击乐器,奏鸣出激昂的乐声,带出乐曲磅礴的气势。 令人动容的乐章,如流水般满溢整个演奏厅。 在舞台天花板的射灯照射下,每件乐器都浸染着亮丽的光芒,犹如拥有生命的小动物,一呼一吸地展示着生命与活力。 乐团的第一小提琴第三副团长高颂妍,浑然忘我地挥动着指头与手腕,感受着从身体深处流泻出来的音符。 在指挥家的带领下,颂妍弹奏出乐章最后一个音符后,顷刻间但觉全身虚脱。 如同以往每次表演完毕的一瞬,身体灌满充实喜悦的同时,也会蓦然升起一丝失落感。 颂妍有点茫然地抬起黑白分明的眼眸,台下的掌声如浪潮般冲入耳鼓。 她吁一口气,嘴角慢慢泛起一丝微笑,垂着长长的睫毛望向观众席。 在刺眼的射灯下,只能看见台下黑压压的人群。 在乐团指挥的带领下,颂妍和其他坐着的乐师一起站立,朝台下深深鞠躬。 事情就是在颂妍重新挺直腰板抬起头来时发生的。 事后无论重复回想多少次,她也无法相信那是单纯的幻觉。 虽然灯光聚焦台上,但台下观众仍全部端坐座位里,令站在大厅最后面那唯一的身影显得异常瞩目。 在大厅尽头接近出口位置,一个穿着酒红色曳地晚礼服的女子,斜斜地背靠墙壁,凝视着舞台方向。 酒红色丝缎长裙散发着华丽的光泽,包裹着女子恰到好处的纤巧身段,裸露的双肩与手臂肌肤胜雪,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那身超乎寻常的华丽舞会装扮,实在与音乐会的氛围格格不入。 颂妍吸一口气,心脏猛然抽紧。 如堕梦中的不真实感牢牢攫住她。 女子中分的乌亮黑发,直直地垂落在瓜子脸两侧。一双摄人的眼眸,如浸染过夜空的颜色般,流转着星光的辉彩。 颂妍的双手抖颤起来。 是幻觉吗? 她颤动着长长的睫毛,茫然地凝视站在大厅尽头的女人。 那双如黑宝石的眼眸也定定凝视着她。 颂妍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悚然和惊悸的感觉爬满全身。 那双浸染着夜色的眼眸,那雪白小巧的瓜子脸,那中分的乌亮黑发,仿佛自己在镜子里的倒影。 站在大厅尽头的,是自己的叠影…… 《少年的你》《七月与安生》编剧林詠琛,经典小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