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维纳斯(献身医学的永恒女神)(精)
作者简介
乔安娜?埃本斯坦(Joanna Ebenstein),来自纽约的艺术家、策展人,以及独立研究学者。她是“奇异解剖学博客与图书馆”的创办人,也是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奇异解剖学博物馆(Morbid Anatomy Museum)的创意总监和联合创办者之一。她编写和参与了多部解剖与标本主题作品,并在多家医学研究与教育机构,如惠康博物馆(Wellcome Collection)、纽约医学研究院、维也纳“疯人塔”(Narrenturm Museum)、佛罗里克博物馆(Vrolik Museum)等出任展览策划。
内容简介
恋雕像癖有个次分类叫皮格马利翁现象(Pygmalionism),也就是指爱上自己创造的东西的现象。典故出自古希腊神话,有位雕刻家皮格马利翁(Pygmalion)爱上他所创作的一座女性雕像。在后世重述的版本里,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在希腊相当于罗马的维纳斯)怜悯这位害了相思病的雕刻家,就赋予他那座雕像生命,并取名为伽拉忒亚(Galatea)。恋雕像癖和皮格马利翁现象是十九世纪常见的文艺主题,最有名的要属让- 莱昂·杰罗姆和爱德华·伯恩- 琼斯的画作,还有霍夫曼的短篇《睡魔》(The Sandman, 1816),其中写到有位失恋的小伙子,因他对一个机器人奥林匹亚的强烈感情而发狂。 恋雕像癖和皮格马利翁现象还有一些相当骇人的真实案例,往往带有那么一丝恋尸癖的意味,也就是对死尸产生欲望。这些性倒错的根源是想要永久保存,战胜死亡,并且占有和控制女体。正如解剖学维纳斯掩盖了为其做范本的死尸;那些人偶则掩盖了爱慕对象的逝去与失望—她们由想要完全占有和控制自己爱恋对象的男人所造。借着让该对象占据想象与现实、理想与实际之间的距离来保有动力。 其中一个案例是,1775 年,著名的苏格兰解剖学家威廉·亨特(William Hunter)接受一位古怪的牙医朋友马丁·凡·布切尔委托,帮他已过世的老婆玛丽亚做防腐处理。布切尔将他做好防腐处理的玛丽亚,还有她的宠物鹦鹉标本,一起放在家里的起居室公开展示,接受预约参观,直到他第二任老婆逼他割爱。布切尔将她捐给威廉·亨特的弟弟约翰,陈列在他位于伦敦林肯律师学院广场(Lincoln’s Inn Fields) 著名的医学博物馆里,直到1941年被德国的燃烧弹摧毁。 还有一个类似的传说是和埃丝特·拉赫曼有关,此人又名“派瓦夫人”(Pa?va),被社会编年史家霍勒斯·德维耶- 卡斯特尔伯爵(Count Horace de Viel-Castel)吹捧为“受包养女人中的女王,同类女人的统领”。或许是从小仲马剧作《克洛德的妻子》(La Femme de Claude )里的角色瑟莎琳(Cesarine) 取得灵感。生于俄国、家道贫困的派瓦夫人,努力成为巴黎最成功也最有名气的交际花。1884 年,64 岁的派瓦夫人过世,她丈夫杜内斯马克伯爵把她的遗体放在防腐液里保存起来,还收藏在城堡的阁楼里,每夜为之哭泣,直到被他第二任妻子发现,估计也被她丢弃了。 更晚近的案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生于德国的放射科学者卡尔·坦兹勒遇到古巴裔的漂亮美国患者玛丽亚·欧约丝,认出她是曾经出现在自己梦中的真命天女。没过多久,坦兹勒试着要用自学的医疗知识治疗爱人的肺结核,但没有成功。1931 年,欧约丝过世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在很难判定。根据某个版本的说法,坦兹勒出钱帮她办了场葬礼,还定制了一间墓室存放遗体。差不多十八个月之后,他把遗体放在小拖车上,运至他在一架老旧飞机内部设立的工作室。他在尸体内部填塞东西以保留其形状,装上玻璃眼珠,穿好衣服,等头发也因腐败而脱落,再戴上用欧约丝真正头发做成的假发。坦兹勒用消毒剂、香水和防腐剂浸泡遗体,同床共寝时还装了一个布帘为她遮羞。1940 年,那具遗体被发现并且移走,有些人声称在它的阴道里装了一个纸做的套管。后来坦兹勒依据死亡脸模做了一具欧约丝的真人尺寸塑像,陪伴他一直到1952 年过世为止。 艺术史上记载了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奥地利籍表现派画家奥斯卡·科柯施卡以及他为前女友所做的真人尺寸物神。这故事的女主角是阿尔玛·马勒,作曲家马勒的遗孀,也是维也纳最多人追求、最受赞赏的美女之一。1912 年相遇时,男主角26 岁,而女主角已经33 岁,他们之间不被看好的三年恋情,对画家来说,既是执迷,同时也是灵感泉源。从一开始,阿尔玛就拒绝公开承认他们的关系,还继续和其他人谈情说爱,甚至违背他的意愿去堕胎。当科柯施卡志愿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部分是由于她的鼓励),她却嫁给了有名的德国建筑师、包豪斯艺术及设计学院的创立者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他们的关系结束三年之后,科柯施卡委托玩具制造商荷米恩·穆斯(Hermione Moos)做了一个阿尔玛的塑像,各部位的尺寸都务求精确:“嘴巴可以张开吗?还有,嘴里有牙齿和舌头吧?最好是这样!”当那具备受期待的人偶总算在1919 年送来的时候,不出所料科柯施卡非常非常失望。但即便如此,他仍为那具人偶画画、照相好多次,甚至带它出门一起去戏院、餐厅。如此公然的动作大概有些许报复的成分,想要羞辱那个不受控制、无法占有, 而且拒绝公开承认彼此关系的女人。并且那具人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被当作是一个艺术项目,因为科柯施卡还公开了写给穆斯的信。到最后,科柯施卡的人偶在一次聚会里,按照仪式浸入红酒并被砍头。隔天,依照画家自己所说:“收垃圾的人在清晨灰蒙蒙的天光下到来,将欧律狄刻(Eurydice)重回人间的梦想运走。那具人偶是逝去恋情的残影,就算是皮格马利翁也没办法让它活起来。” 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上述案例算是另一个现象的先驱,这诡异的现象,就是专为男子打造人偶以充当恋人及性伴侣。此类男子或许就跟皮格马利翁一样,心中理想的女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甚深,导致长期下来心灰意冷。这由来已久的想法在现实世界积累成为“真人玩偶”的现象,这些超理想化且极度拟真的女性人偶用以充任恋人及性伴侣。 366张图片,涵盖世界150具稀有人体解剖蜡像。别样的医学解剖史,综合医学文献,以及神学、文学、艺术中趣闻轶事,探究人类对身体的迷恋与恐惧。 明明栩栩如生,为何又让人不寒而栗。从社会、文化、性和人类学等角度分析“解剖维纳斯”的意涵,对此中蕴含的恋物心理条分缕析。 系列作品曾获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猩红色布脊精装,白垩色漆片烫印,与原版同厂共版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