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机心理学
作者简介
托德·亨利 向全球领导者和组织传授如何打造能够激发日常卓越表现的实践。 他在数十个行业就创造力、领导力和工作激情等主题发表演讲并提供咨询服务。 他的五部著作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他还是《意外创意》(The Accidental Creative podcast)播客节目的长期主持人。
内容简介
我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探讨面对他人提出的请求,当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不愿提供帮助时,人们为什么依旧很难将“不”说出口。结果显示,即使同为“拒绝在心口难开”的人,不同研究参与者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我生怕伤害对方”“我不想让他难堪”“我害怕拒绝他后他会给我穿小鞋”……可见,同一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各不相同。 大学课堂上,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精益求精,完成论文时字斟句酌,力求把每个细节做到完美,对待生活亦如此,总是努力做到最好,他们想要购买最好的住房、从事最佳工作、寻找最优伴侣,就连买瓶矿泉水都要挑最好的;有些学生则遵循“满意即止”原则,坚信能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就是好结果,即便它不是世人眼中的最优选项;而有些学生得过且过,草草完成作业,马虎对待生活,但求完成不求满意;有些学生一接到任务,立即全情投入,高效利用坐在电脑前的每一分钟,绝不会为手机等外界诱惑所动,为完成任务甚至可以废寝忘食;而有些学生则拖拖拉拉,今日待明日,明日待后日,等到“大限”来临前的最后一天,好不容易决定打开电脑完成任务,却不自觉地点开网页,把平日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个遍,几小时过后仍没着手做该做的任务。 不仅我的研究对象各不相同、学生各有特色,就连我自己面对不同事情时,也会展现出不一样的自我。我自认为拥有强大的行动力,拖延症与我没有半点关系,做绝大多数事情时,我的确能高效完成,但是也有例外。这些年,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办公室的书柜显得越来越小,愈发容纳不下学生的智慧结晶——学位论文。于是,我计划换个大书柜。然而,萌生此念头至今已三年有余,我那小小的书柜依旧屹立不倒,而学生的论文则被堆在一旁的地上,高度与日俱增。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为何如此之大?甚至同一个人面对不同事情时,为何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行为模式呢?究其原因,动机一定脱不了干系。动机好比发动机,是一切行为的驱动力,它决定你会为自己设定怎样的目标、为事情投入多少精力与时间,甚至还会直接影响你的表现。为什么有些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有些事情则让人犯愁?除了能力,你做这件事的动机也是重要的幕后推手。理解自己的动机,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而理解团队成员各自的动机,管理者才能为团队留住人才、发掘人才,提升团队凝聚力。 本书作者富有创意地提出27种动机,它们组成了一个人的动机密码。掌握动机密码会让你受益良多,会让你变得更努力、更投入、更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你可能带着好奇翻开此书,合上它时愿你已成功破解动机密码。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三分钟热度,有的人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深耕一个领域; ◎为什么有的人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干劲,有的人却能“马不扬鞭自奋蹄”,自觉自愿地去拼搏; ◎为什么有的人一遇到批评和困难就想退缩,而有的人却能乘风破浪,越挫越勇;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挑剔外在各方面的毛病,而有的人却能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尽心尽力做事;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特立独行,不愿配合团队工作,而有的人却是团队中最任劳任怨的那一个; …………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内在动力(即动机)的驱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内在动机才是职场或人生腾飞的发动机。 作为企业领导或是HR,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每位员工的人格及其动机类型,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模式或团队合作方式最能吸引员工,给他带来真正的满足感;知道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最能匹配员工的动机类型,最能让员工发挥最大效能,那我们就能更有效地激励他们,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作为职场人士,如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工作的动力何在,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类型,就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轨道,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掘更大的潜力,让自己的职场生涯一路坦途,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