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世界我们能做到--禁毒知识读本

无毒世界我们能做到--禁毒知识读本
作者: 黄璞
出版社: 湖北科技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8.32
折扣购买: 无毒世界我们能做到--禁毒知识读本
ISBN: 9787535252197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吸毒是我国的惯用说法,在医学上多称药物依赖 和药物滥 用,国际上的通用术语为麻醉品滥用或药物滥用。从 这些专业 术语可以看出,人类最初与毒品打交道,是因为它具 有药用价 值,适当的剂量可以治病救人;但是,在治疗中人们 逐渐发现 这些药品的毒副作用很大,能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机能 ,使人精 神颓废错乱、沾染多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而“瘾君 子”却利 用它们产生的梦幻般的感觉来寻求刺激、逃离现实。 毒品的历 史就是一个个从药品到毒品不断转化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小亚细亚以及地中海 的东部山区发现了 野生罂粟,在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罂粟 传人埃及,公元 初年传人印度,唐朝初年由阿拉伯商人朝贡给中国皇 帝而逐步传人,当 时把鸦片称为“底也伽”。由于野生罂粟花很美丽, 人们就把罂粟作为 一种名贵的观赏花草加以栽培。后来又逐渐发现罂粟 的汁液(鸦片)是 一种能够治疗某些疾病(有镇痛、镇静、止咳等作用 )的药品。唐代至 明代的600余年间,罂粟与鸦片的药理作用被历代名 医日益认识并逐步 推广。一些中医开始利用罂粟籽和壳作为与其他中药 配伍的药材。明朝 末年,在追求享乐的氛围中,鸦片成了贵族热衷的“ 神品”,逐步形成 一个吃鸦片的阶层,鸦片从药品蜕变为奢侈品。到了 清朝初年,吸食鸦 片之风由台湾、厦门等地传人内地,逐渐成为当时社 会的不良习俗。清 朝中后叶,鸦片贸易成为西方列强的对华政策。19世 纪30年代,鸦片 问题开始动摇清朝封建统治基础,关系到国家与民族 的生死存亡。 最先在中国泛滥的毒品是鸦片,最先在世界范围 内泛滥的毒品也是 鸦片。到了19世纪初,鸦片以各种形式被人类使用了 几千年之后,德 国一位名为泽尔蒂纳的年轻化学家从鸦片中分离出一 种生物碱,因其具 有梦境般的镇痛效果,所以科学家就以希腊神话中的 梦境与睡眠之 神——摩耳甫斯(Morpheus)的名字将这种麻醉镇痛 剂命名为“吗啡” (Morphine),这在当时被视为医学史上的伟大发现 ,一时轰动了整个欧 洲医学界。但不过数十年,它的毒副作用就明显地表 现出来,人们只有 继续寻找可以替代吗啡来镇痛的新药。 1859年,奥地利的化学家亚尼耶马纳从古柯叶中 提炼出麻药成分 可卡因,它同样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因其成瘾性强 ,并对吸食者健康 产生伤害,1914年,美国宣布将可卡因列为禁药。至 今绝大部分国家 都将可卡因视为毒品。 1874年,英国化学家伟特最先利用吗啡加上双乙 酰,在炉上燃煮, 增强效力,合成出二乙酰吗啡。1897年,德国拜耳药 厂化学家荷夫曼 将二乙酰吗啡制成药物,止痛效力远高于吗啡,并取 名为海洛因 (Heroin),意指英雄。海洛因的出现也曾作为伟大 的发明而轰动一时, 认为它可以取代鸦片和吗啡,因为它具有吗啡和鸦片 的医用价值,却又 无毒副作用。1898—1910年问,该药上市时,以“不 会上瘾的吗啡” 为口号做宣传,更曾用作儿童止咳药,若干年后才发 现该药在肝脏中会 转化成吗啡,毒副作用是吗啡的4~8倍。 目前,世界上有五大“毒窟”,包括位于东南亚 的“金三角”地 区,即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接壤的地区,曾被称为 “鸦片王国”;南 亚“金新月”地区,即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 交界地区,为世 界上最大的鸦片产地之一;南美洲的“白三角”或“ 银三角”地区, 横跨南美洲五国(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墨西 哥和牙买加),它 是继“金三角”、“金新月”之后的世界上第三大毒 品基地;非洲的 “黑三角”即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苏丹和南非 五国接壤的边境地 带和黎巴嫩的“第四产地”;还有一个以黎巴嫩贝卡 谷地为中心的山 区,其毒品主要贩卖到欧洲。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