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事件揭秘
作者简介
冯学忠,1943年9月出生,河北省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1961年8月投笔从戎,1968年3月,告别军旅生涯回到地方工作。历任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史志局局长、党史地方志局局长,出版编审。为中国改革与开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国学院大学专家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内蒙占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从事党史、地方志编纂工作,任科尔沁右翼前旗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兼史志主编。编著《科尔沁右翼前旗志》,于1993年9月6日获全国首次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史学专著《苏联红军解放兴安盟》《乌泰“独立”事件始末》《民国初年科尔沁风云录》《兴安盟英烈传》《“中村事件”揭秘》《抗日劲旅》《抗日将领关玉衡》等10余篇;出版史学著作《葛根庙沧桑》。
内容简介
东方会议,是日本帝国主义决定以武力侵华的一 次关键性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亦是日本帝国主义 从明治维新以来,一贯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 1927年东方会议前的日本与中国时局错综复杂。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发生的那场突如其来的7.9级 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14.28万人死亡与失踪,1.28 万户房屋被损坏,340余万人成了直接受害者。这对 于人口稠密、国土狭窄、资源有限的日本来说,是致 命的一击,如同即将干涸的池塘,又突遇少见的大旱 。 与关东大地震接踵而来的,是一年胜似一年的财 政吃紧、金融告急。尤其是192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使得近二十家银行宣布停业,日本政府不得不宣布全 国银行三周内停止支付。日本帝国顿时经济萧条,失 业率猛增。同时又因受到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抵制日 货运动之影响,日本对华贸易在短期内呈大幅下降的 趋势。由于市场的缩小,工业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企业倒闭现象日益严重。 而此时的中国,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 命军“北伐”正以破竹之势发展,先后攻占汉口、上 海、南京。对中国革命感到恐惧的英美等国还制造了 炮击南京的事件。日本若槻政府虽未与英美一致行动 ,但其外相币原喜重郎却采取了分裂国共两党合作的 办法,唆使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政府 ,与在武汉的国共合作的国民政府相对峙。国民党武 力统一中国之政策及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对日本帝 国主义侵略的浪潮,直接威胁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在华 利益。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地震造成的窘境,转移国 内矛盾和消减民众的不满情绪,以政友会等为代表的 日本各种势力掀起猛烈指责“币原外交”是“软弱外 交”的浪潮,叫嚣对华实行强硬政策,紧接着日本枢 密院否决了若槻礼次郎首相要求颁布的“紧急敕令” ,若枫礼次郎内阁被迫宣告倒台。田中义一就这样被 推上了历史舞台。 田中内阁产生于1927年3—4月问的日本金融危机 中。金融危机使日本财阀、在野党与军部的不满集中 到“币原外交”上,他们大造舆论,攻击“币原外交 ”是“软弱外交”,是“追随欧美主义”,使日本政 局陷于“僵局”,“走投无路”等。在这种情况下, 若枫礼次郎内阁被迫宣告倒台,田中义一组阁上台。 田中义一(1863—1929)出生于日本常州藩。原 名音松,8岁时改名义一,是日本陆军大将、政治家 ,是继山县有朋、桂太郎、寺内正毅之后名列第四号 的长洲军阀的忠实继承人,并与宇垣一起成为“大正 军阀的创始人”,是推行大陆政策的最典型代表人物 之一。田中义一幼时就读于原冈山县知事石部诚中塾 ,攻读汉学。桂太郎的徒弟石部诚中对田中义一的成 长影响很大。田中义一在14岁时跟石部诚中学习了唐 宋八大家、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也听过世界大势、俄 国侵入北满,“朝鲜在大院君暴政下涉于危机”等情 况。石部还给他讲了西南战争史,大陆扩张派“征韩 派”惨遭失败的“痛史”,使其心里打下了同情“征 韩派”的烙印,又接受了吉田松音的“志在世界”, 并鼓吹“荻的天地做何也!”等对外扩张思想。从此 ,田中义一决心“雄飞海外”,把自己的“宿命之地 放到支那大陆”。1883年12月,田中义一考入陆军士 官学校。1889年12月,升入陆军大学,1892年毕业, 晋升为中尉。1894年10月,田中义一参加甲午中日战 争,随第二军第一师团从辽东半岛花园口侵入中国。 在攻打旅顺的战斗中,因其所编制的《作战动员计划 》被军部采纳,受到上司的赏识,被晋升为上尉。 1895年2月,升任第一师团参谋,同年9月经大连回国 。1896年10月,田中义一调参谋本部第二部任职。 1898年5月,受川上操六、桂太郎等人的推荐,被派 赴俄国留学。190l到1904年间,田中义一多次表示: 赌命运与俄国作战。1905年他在《随感录》中论述了 对俄国作战方针。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