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生平纪实与论交通改革

李清--生平纪实与论交通改革
作者: 编者:李清生平纪实与论交通改革编写组|责编:陈鹏
出版社: 人民交通
原售价: 100.00
折扣价: 66.00
折扣购买: 李清--生平纪实与论交通改革
ISBN: 978711416633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身世之谜 源起芦台 李清(曾用名陈宝琦) ,1920年2月26日(农历正 月初七)生人,养父陈子安 ,养母李氏,姐姐陈宝琴。 陈子安(原名陈顺来, 字子安),河北省宁河县( 现为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 人,生于1875年。原先世 代居住于河北香河,家境贫 穷,靠给地主家打短工为生 。后因家乡遭灾,为谋生计 ,全家逃难到了芦台,靠租 种土地,过着半饥半饱的日 子。陈子安长方形脸庞,五 官端正,浓眉大眼,身材魁 梧,性格开朗,豪爽仗义。 芦台镇位于宁河县南三 十里蓟运河东南滨,古称“ 将台”“海口镇”。据考古调 查。4000年前这里还是一 片汪洋大海。距今约2000 年,海水消退,一道贝壳堤 隆出海面,形成陆地。成陆 后的芦台地区,沼泽密布、 芦苇丛生,地名中的芦字应 是由此而来。 芦台产盐,渤海岸边的 长芦盐场是我国四大盐场之 一。清人有诗盛赞芦台盐之 利:“美利行知有自然,海 滨斥卤胜桑田。芦台一片丰 年玉,贪得天功日万钱。” 芦台是漕运要道。邻近 的蓟运河,南通渤海,北达 遵(化)蓟(县),自古即 为漕运要道。清代前期,蓟 运河漕运达到鼎盛,由南方 转运京畿的漕粮均循蓟运河 北达通州,年运量逾四万石 。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 ),漕运废止。但蓟运河航 运并未因此而衰落。1881 年(光绪七年),为解决唐 山开平煤矿外运问题,修筑 了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 ),1886年铁路沿运煤河 延伸至芦台,是为唐芦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