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现代印度史/剑桥大学国别史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苏丹国、莫卧儿帝国及殖民统治前的印度社 会 想象一个时光穿越者正站在1707年莫卧儿时期的德里 ,置身皇帝沙贾汗(Shah Jahan,1627-1658年在位)建 造的这座优雅的河畔城市(图1.1)。此时从德干(Deccan )传来沙贾汗之子奥朗则布(Aurangzeb,1658-1707年在 位)的死讯。这个穿越者一定在想,君主的死亡意味着什 么?为了得到答案,他可以首先回溯至一个世纪前,也就 是沙贾汗的祖父阿克巴(Akbar,1556-1605)的时代。如 果置身阿克巴统治时期,他就能目睹次大陆历史上最强大 帝国的盛况,当时莫卧儿帝国的人口、财富和国力远远超 过同时期的突厥一蒙古人帝国即波斯人的萨法维王朝和奥 斯曼帝国。1700年莫卧儿帝国的人口可能已超过1亿,是奥 斯曼帝国的5倍、萨法维王朝的20倍。鉴于莫卧儿帝国在17 世纪持续稳定的发展迹象,站在18世纪起点的穿越者已经 理所应当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辉煌的未来画卷。 但是,如果我们的穿越者来到1803年,他就会发现曾 经的辉煌并未得以延续,取而代之的是明显的衰落。一个 名存实亡的帝国在互相征战的各地方势力之间苟延残喘。 其中一股势力,在1707年时还只是一家影响范围仅限于海 边据点的小欧洲贸易公司,到19世纪初已经成为以富饶的 孟加拉为根据地的统治机构。仍然是个象征性统治者的莫 卧儿皇帝此时栖身德里一隅,臣服于阿富汗和德干西部的 马拉特人(Marathas)。1803年他被一家英国公司控制, 这家公司在19世纪伊始便暴露了缔造一个新帝国的野心。 英国人不仅为自己的国家书写了一部崛起历史,也创 造了最为世人所熟悉的理解印度历史的方式。他们描绘的 印度历史也分为三个阶段,就像历史学家大卫。阿诺德 (David Arno1d)把东方主义称为“三拼画”(triptych )。按照英国人的说法,首先,古代的“印度 人”(Hindus)曾经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文明。之后,随着 13世纪初穆斯林统治者的到来,印度文化变得“僵化”, 政治让位于专制,外来的穆斯林统治者和本土的印度教徒 百姓之间的隔阂构成了一个脆弱的社会结构。对于道德的 争议,尤其是奥朗则布饱受苛责的宗教迫害政策,被认为 是印度衰落的主要原因。第三个阶段,英国殖民统治带来 了开明的领导模式、先进的科学,以及通往解放的道路, 至少该观点的支持者这样认为。这种三分法在英国的许多 著作中都有详述,甚至也经常构成反殖民主义的印度民族 主义历史学的基础。甚至于在今天,它仍被当作撰写历史 时的“常识”,正像我们在本书第九章所述,如今这种划 分时代的观点被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认为是事实。 今天,研究印度在英国统治前的几个世纪历史的学者 拒绝接受先前对穆斯林统治的描述。他们称,也许这一说 法令人吃惊,但是与18世纪相比,穆斯林统治时期的印度 在贸易、财政、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确都发展到顶峰, 正是在此基础之上,英国人才得以获得实施他们的财政、 组织机构、军事和航海技术方面改革所需的资源。本章将 介绍印度历史三个阶段中的第二个阶段即1206-1707年,力 求建立新的范式以使读者理解穿越者所看到的历史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