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47
折扣购买: 资治通鉴(插图版)/国学今读
ISBN: 9787518012374
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二十岁时就中了进士甲科。曾任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在政治思想上,司马光是比较保守的。他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反对王安石变法,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在其主持朝政时,排斥新党,废止新法。去世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奉旨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一生的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在文学、经学、哲学、医学方面他也有一定的造诣。历史上,司马光和孔子、孟子一起被奉为儒家三圣。
周纪周纪三家分晋 【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 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 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 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 ,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 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 ,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 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 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 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 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 【译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 :“不如立智宵的好。因为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 五点,却有一点短处。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 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战国·猿形银饰 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于文 辞,善于词令,是四贤;坚强果决,刚毅勇敢,是五 贤。虽然有如此的贤能,东周·男子服饰但他唯独没 有仁德之心。如果他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 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谁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瑶为后 ,智氏种族必遭灭门之灾。”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 智果为了避灾,改依别族为辅氏。赵国大夫赵简子的 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赵简子不知道立哪一 个为继承人会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 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 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询问 他们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说不出来,让他拿出 竹简,他说早已丢了。赵简子又问小儿子无恤,他则 熟练地将竹简上的话背出,问他竹简在哪儿,他立即 从袖中取出奉上。通过这件事,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 ,便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 请示:“您是打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 还是把那里建为一道屏障?”赵简子说:“建为一道 屏障。”尹铎便去整理户籍,减少交税的户数,减轻 百姓的负担。 【原文】 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 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 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 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 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 “不然。《夏书》有之:‘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 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 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 、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 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 ,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 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 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 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 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 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 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 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 独以吾为智氏质乎!” 【译文】 赵简子对儿子无恤说:“晋国如果有祸乱,你不 要嫌尹铎的地位低,不要嫌晋阳地方远,一定要以他 那里作为依靠。”梳双股大辨的战国女子等智宣子去 世后,智襄子智瑶继位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 蓝台宴饮。席间,智襄子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 国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便告诫说道: “主公,您对灾祸不加提防,灾祸就一定会降临啊! ”智瑶说:“别人的生死祸福都取决于我。我不降灾 落祸,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说:“并不是您说的 那样。《夏书》上有这样的话:‘一个人屡次犯错, 人们的怨恨往往克制着不表露出来,所以要在不显著 时谨慎提防。’贤德的人要在小事上谨慎戒备,才能 避免招来大祸。现在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得罪了人家 的国君和国相,事后又不加戒备,还说别人不敢兴风 作浪,这恐怕不行啊!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 害人,何况是国君、国相呢!”智瑶不听。 智瑶向韩康子提出割地要求,韩康子不想给。段 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割地给 他,他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他得到了土地, 一定会更加狂妄,而再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一 定会兵戎相见。这样一来,我们便避开了祸患,就可 以伺机而动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使臣 去见智瑶,同意把一块有万户人家的土地割让给他, 智瑶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 打算不给他。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 :“他无缘无故地来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 智瑶无缘无故地强索他人领地,其他大夫官员们定会 惧怕,我们答应给地,他一定会骄傲。他因骄傲而轻 视敌人,我们因恐惧而互相团结。用团结的队伍来对 付骄傲的智瑶,智氏的命运就不会长久了。《周书》 说:‘要想战胜敌人,姑且先听从他;要想夺取敌人 的利益,姑且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 瑶的要求,以助长他的骄横,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 共同对付智氏,何必要单独成为智瑶的攻击目标呢! ” 【原文】 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 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 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 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 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 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 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 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 ,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 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 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 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 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 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 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 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