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济民(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的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
罗银胜,资深传记作家、独立学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曾任职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现在任教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著有《顾准传》(1999年,团结出版社)、《顾准的后25年》(200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顾准画传》(2005年,团结出版社)、《顾准评传》(2010年,福建教育出版社)、《杨绛传》(200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获第四届“全国妇女读物”奖)等。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恩师启迪 少年 初蒙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浸染 沿江苏省宜兴(旧称阳 羡)县城东南方向走二三十 里路,便是丁蜀镇。1893 年(光绪十九年)7月14日 ,潘序伦出生在这里。 潘序伦生活的江南这片 土地,自古以来不仅培育出 无数英才,也孕化出主情、 尚文、风雅的审美系统,即 以灵性智慧著称、体现诗性 特征的江南文化。 潘家世代书香,潘序伦 的曾祖父和胞伯都在清朝中 过举人。潘序伦的父亲潘亮 之年幼时因太平天国运动而 失学,花钱捐了个候补知县 的虚衔。所以,他把光耀门 楣的希望寄予儿辈,他为儿 子起名时,将他们兄弟的名 字按排行第几取名为“某曾” (潘序伦起名为“嗣曾”,序 伦是他自己成年后另起的名 字),其用意无非是要后代 用功读书,像曾祖父一样中 举,以光宗耀祖。 潘序伦从小浸润博大精 深的传统文化,终身服膺。 12岁以前,他受的是私塾教 育,接受传统的经义、策论 和文艺等方面的教育。塾师 先是他家的一个远亲,后来 就是他的长兄。 潘序伦入学之初,他父 亲领着他,跪在红毡地毯上 ,向塾师叩了三个头。当时 的规矩是“一日为师,终身 为父”,塾师对学生有绝对 的权威,可以任意责打或禁 闭学生,即使学生家长看到 也不能劝阻。私塾就设在大 厅,当中供着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文昌帝君和北斗魁星 。清晨读书之前,学生必须 先向供位作揖叩首。潘序伦 读书时也是这样真心诚意地 行礼祝祷的。